江苏无锡:青绿作底 生态如画,“家门口”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2023-07-25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城市湿地,能为生态环境“排毒、解毒”,是最具生命力的“治太秘方”。当我们漫步在湿地公园、太湖沿岸,品味鱼翔浅底、草木葱茏的自然野趣之时,对家乡、对太湖的热爱之情更是油然而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改善提升湿地环境,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城市范例的无锡,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唤醒无锡市民的“生态自觉”: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湿地,将无锡全域都当作太湖来用心呵护。

  “湿地+自然教育”蔚然成风

  树木挺拔、流水清澈,驻足远眺太湖,可以发现红头潜鸭、红嘴鸥、骨顶鸡等水鸟在湖边嬉戏……这些平常在城市中很难见到的人鸟共舞场景,在新安太湖畔已经成为日常。

  候鸟对迁徙落脚点的选择十分挑剔。去年以来,黄嘴白鹭、卷羽鹈鹕、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新安大溪港现身,印证了太湖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说起这一湾湖水的蝶变,在太湖边土生土长的新安人韩炯很是自豪:“大溪港湿地公园的前身是一个临湖而建的渔村,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亲眼见证通过退渔还湖、生态修复,破旧荒芜的小渔村华丽蜕变成‘湖湾明珠’。”

  多年来,围绕“太湖治理”这一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无锡市投资28.5亿元大力实施省、市重点湿地工程30多个,恢复湿地面积达5万亩,将太湖湖滨、入湖河道、上游关键湖泊有机串联,构建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湿地生态系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地‘心中有山水’。”大溪港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让保护太湖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从小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下根,2021年开始湿地大力开展自然科普教育,打造了大溪港湿地自然生态科普线路,探索运营了无锡市内首个湿地自然学校,推出了形式多样的“自然课堂”和研学活动。

  “在水生植物课堂中,老师会让孩子在《诗经》中了解芦苇、荇菜的故事,带领大家到湿地中认识和寻找水生植物,最后用带回的植物做浮萍生态瓶,以便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这样生动的自然课堂,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每次活动名额都是一抢而空,要拼‘手速’。”学生家长黄琳希望类似的自然课堂能越来越多。

  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湿地、热爱自然,近年来该市依托无锡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无锡市观鸟俱乐部等民间协会,结合“爱鸟周”“无锡市湿地保护宣传周”等节点,大力开展湿地普法宣传和科普宣教活动,在大溪港湿地成立了无锡首个湿地自然科普志愿服务队伍、招募“小小科普讲解员”,积极开展湿地科普进校园活动,给孩子讲解湿地保护主题绘本,还创新探索了线上“云观鸟”等活动,让珍爱湿地、保护太湖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守护好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夏日的午后漫步在尚贤河湿地,一路绿意相随、宁静惬意,这是在家门口也可以寻觅到的“诗和远方”。

  “只有让人们亲近自然,充分享受湿地带来的放松心情、净化心灵的‘生态福祉’,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保护湿地的行动自觉。”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湿地处冯耀告诉记者,与大部分湿地城市不同的是,无锡“一半山水一半城”,湿地大多与建成区紧密相连,这也为无锡加快“链接”城市和湿地空间,打造更多群众“家门口”的湿地公园提供了便利。

  “以重点景观区域尚贤湖水体维护为例,年平均水质要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沉水植物种植区清澈见底,水体透明度不小于1.5米。”太湖新城发展集团瑞景城市服务公司生态科技部负责人潘辉介绍,尚贤河是重要的入太湖清水廊道,为更好发挥沿线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功能,经开区这些年不断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加强水体维护和监测,湿地生态系统更稳定、净化功能更强大。

  既要保护好,又要用好“大自然的馈赠”。经开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无锡市将实施尚贤河湿地公园景观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湿地功能:计划在巡塘古镇区域打造水下森林、增设“探梅”景点,在国际会议中心区域,通过疏林透湖、贯通水系、局部开挖等方式,营造更加开合有致的水面空间;同时将贯通“三道系统”,打造大、中、小三个运动环线,更好满足不同市民的健身需求。

  湿地入城景更优,临水而居城愈美。据悉,明年无锡还计划启动梁塘河湿地景观提升工程,“东起京杭大运河、西至金石东路,绵延五公里的梁塘河湿地腹地宽阔,沿线既有扬名大桥等文保古迹,又有建筑形态保留较好的老工业厂房,我们将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和工业遗存,提升生态驳岸比例,通过增加亲水平台、阳光草坪、慢行游线等,打造市民参与度更高的‘精彩界面’,呈现一个集文化创意、健康运动、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型活力水岸。”方案设计师苏珊珊说。

  探索湿地保护的“无锡经验”

  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无锡,在湿地保护上也一直走在前列。“无锡是全省首个设立湿地保护行政处室的城市。”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湿地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无锡不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特别是2020年宜兴成功获批创建宜兴太湖省级湿地公园,更是将西太湖流域沿岸湿地保护和建设纳入了湿地保护体系,对太湖综合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5月1日,无锡市首部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无锡市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其中不乏具有无锡特色的制度创新和举措。无锡地处江南水乡,小微湿地密布,《条例》首次对“小微湿地”作出界定并纳入保护体系,同时还对鸟类栖息地划分、创设异地替代性修复、维护湿地生态完整性等作出更明确的规定,进一步解决了湿地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

  聚智聚力厚植发展“含绿量”。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下,无锡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的“版图”不断扩大:2021年,江阴长江桃花港湿地保护小区成功创建;2022年,江阴长江白屈港湿地保护小区、惠山区鹅子岸湿地保护小区成功创建,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从2018年的54%上升到71%。

  根据无锡市湿地保护规划,“十四五”期间,无锡还将在太湖流域、沿江地区持续开展湖滨、河口湿地建设,加快摸清小微湿地资源底数,大力推进城乡小微湿地保护修复,通过升级部分省级湿地公园、创建湿地保护小区等,推动自然湿地保护率稳步提升。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举目可见。无锡正以更高质量、富有开拓性的湿地保护工作推动太湖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的高度自觉,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精心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画卷。(周晓方、王怡荻、陈菁菁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