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塘街道外桐坞村最有名的地标是什么?朱德纪念馆。1954年-196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曾4次到外桐坞村视察。如今,在朱德纪念馆的边上,穿过农家炊烟,豁然可见一处转塘·石榴红文创共富基地。制香、染布、吃茶……在《空谷幽兰》一书中,作者比尔·波特在中国寻觅到的田园生活,与转塘·石榴红文创共富基地提供的一站式体验逐渐吻合。听见客至,一身布衣布鞋的基地负责人郑秀珍迎出来。从她口中得知,原来这些返璞归真的体验,都源自对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手作室可以体验各种民族手工艺7月31日,一支小候鸟夏令营团队来到转塘·石榴红文创共富基地,郑秀珍教他们学习植物扎染。“你们知道扎染出自哪个地方吗?”“云南!”小朋友们纷纷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云南的扎染很有名气,这门技艺是当地白族和彝族的民族特色。“虽然扎染的主产地在云南,但是如今桐乡等地也传承得很好。由于不断传播交流,这些特点鲜明的民族技艺在祖国大地上开枝散叶,所以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体验到民族手工艺,成为民族文化的知晓者、认同者、传播者。”郑秀珍说,这是她创立转塘·石榴红文创共富基地的初心。走进转塘·石榴红文创共富基地,先穿过一条七彩民族长廊,长廊两侧56个民族的科普资料,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获取。长廊后面,制香堂、国学堂、书法室等空间串珠成链,最后来到民族文化展售大厅,一排排手工艺制品琳琅满目——整个参观体验游线汇聚了文化艺术、美学、教育、研发、销售等多维度要素,将传习国学贯穿全过程。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族有以茶代礼的风俗。一杯热茶,是打开各族人民心扉的“钥匙”。郑秀珍的爱人王晓东是一名“茶痴”,在他的带领下,夏令营的孩子们走入茶山、茶田,学习采茶、炒茶,并在国学堂里聆听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辨茶叶、学茶礼、知茶艺。香文化在中国也循迹久远,香之所用,为交流之道。在转塘·石榴红文创共富基地,参观团成员们可以亲自动手制香,沉浸式感受香文化的魅力。“民族便利店”可以买到各类民族文化产品对郑秀珍来说,基地里的手艺人,都是怀着民族情结的有缘人。他们与她一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达成深刻共识,因而愿意一起生活、一起努力,一起用手工艺抒发情怀。基地里,已经生产了数不清的民族文化产品。鞋帽箱包、餐具杯垫、文创小玩意等应有尽有,构成了一个“民族便利店”。这些商品,基本上都是郑秀珍找少数民族设计师制作的,出自近百人之手。他们将不同民族的文化符号在商品上融合,比如把侗族的彩带与瑶族的土布结合,制成了充满中式美感的书包;把彝族的老绣片与苗族的织锦结合,变成格外精美的包装纹路……每件商品,既充满了文化美,又兼具实用价值。“很多设计师、电商主播会找我进货,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发力打开销路,让带有民族特色的商品走进千家万户,让民族文化进一步在人群间传播。”郑秀珍说。她本人也有“招牌产品”,那就是团结面。郑秀珍的“郑”姓,来源于“江南第一家”——浦江的郑氏家族。这个家族存续长达300多年,十五世同居。团结面的最早寓意是家族团结,而随着郑秀珍走遍大江南北,团结的范畴也从小家扩展到大家。“正因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根深蒂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得以交融互鉴,我的团结面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面有白面、九曲红梅、西湖龙井三种口味,对用水和擀面手法很挑剔,但做出来的面很有筋道,不容易断,甚至可以用来“跳绳”,在电商平台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