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在对口支援工作中,铸牢青少年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关键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具体怎么做?浙江省帮扶甘孜州工作队巴塘分队将浙江“八八战略”实践经验搬到了四川省巴塘县,通过建设“浙里学堂”社区校外学习基地,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创新打造新时代文化交流阵地。立足群众需求解决低学龄学生课外学习难题坚持问题导向,是“八八战略”蕴含的实践特质。巴塘县地处川、滇、藏三省交界,全县5万余人口中95%以上是藏族。巴塘分队在当地开展问卷调查后发现,在学校内当地的孩子们享受着均等的教学服务。但在学校以外,因学生不同的家庭收入、家长学历、居住位置等原因,导致孩子们的校外学习环境与条件存在较大差别和差距。家长普遍反映希望能有一个针对低学龄阶段学生的课外学习交流场所,能够给学生更多有内容、有价值的输出。发现问题靠调查,解决问题为人民。针对当地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巴塘分队对症下药,打造了公益性社区学堂“浙里学堂”。学堂聚焦当地学生及家长对校外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家庭教育能力有限、社会公共服务覆盖不全、本地无优质市场服务等问题,品牌化打造教育赋能“活窗口”,将教育帮扶和文化交流的阵地从校内拓展到校外,有效改善了巴塘校外学习的环境与条件。目前,首批5个“浙里学堂”已在扶贫搬迁聚集区、超出县城图书馆服务半径的社区建成,开设了民族三交、爱我中华、科普教学等课程,受到家长广泛好评。坚持系统观念拓展学堂文化交流、社区治理功能坚持系统观念是“八八战略”的全局视野。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本方法。教育帮扶除了要从校内走向校外,也要跳出教育本身,从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高度进行整体布局,从而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通过运用浙江数字化改革成果,学堂以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等共富基本单元建设中未来教育场景为模板,将爱国主义教育从学校课堂拓展延伸到校外活动场所,打造全天候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开展“塘伴千岛”红色故事交流分享会等一系列走亲交流、助学帮教活动,让涉藏地区少年儿童从小感受中华民族大团结,更好地认识祖国、热爱祖国。通过“社区嵌入”模式,学堂逐步成为社区的一分子,让居民之间关系联结更为紧密,强化了情感和利益联结,实现了从空间嵌入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的嵌入,对于建设各民族互嵌式社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这些实践,充分体现了“八八战略”蕴含的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系统观点。“浙里学堂”没有局限于教育帮扶单个领域,而是将其与文化交流、社会治理进行联系,从整体出发进行系统重塑和全面部署,从而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善于借力发展引入社会帮扶力量补齐短板善于把握优势、努力补齐短板,是“八八战略”蕴含的辩证观。“八八战略”提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带动更高层次的发展。这一借力发展理念,为解决巴塘县师资力量不足、缺少公共服务设施等问题提供了思路。学堂由团县委作为资产管理方,购买专业社工服务,挖掘培养返乡大学生、团员青年、退休党员等志愿力量。同时,积极组织杭州社会力量参与学堂建设,引入杭州阿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主要教学支撑,高校、社会组织人才作为志愿力量。依托“浙里学堂”远程互动平台,淳安、巴塘两地青少年在线上开展常态化“面对面”交流,巴塘县每年定期选派青少年赴杭开展线下交流活动,使两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有形、有感、有效”成果。“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与实践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八八战略”不仅为浙江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其思想理念同样能在对口地区的发展中继续指引我们的工作。(作者单位:杭州市委党校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