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同行,共建生态美好家园

2023-09-13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江苏通江达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自然资源要素齐全,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多个环节。向“绿”同行,发布会上,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各部门相关工作情况及下一步举措,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苏贡献更多力量。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南京、常州、镇江、淮安4市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是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江苏远洋建造的全国首艘纯电动集装箱船“江远百合”号,率先开启了内河航运的“纯电时代”……近年来,一个个优良低碳城市试点、一批批优秀节能降碳技术在我省涌现。

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江苏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路径”是什么?

省发改委副主任季鸣介绍,三年来,江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强化政策系统谋划,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部署、分类施策,明确实现全省碳达峰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电动汽车、光伏、锂电池、海上风电、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把绿色低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设立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每年财政拨款6亿元,专项用于“双碳”领域科技创新。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光伏、风力等新能源,逐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强化试点示范带动,积极推动各条线、各层次绿色低碳试点示范。

目前,我省已印发实施《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等,为我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今年上半年,江苏“新三样”出口总额超千亿元,同比增长29.6%,新能源车整车、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锂电池3个细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86.5%、36.9%、28.8%。

“未来一段时间,是我省推动实现碳达峰和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叠加并行期,需要将‘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季鸣表示,要重点做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长江大保护、扎实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四项工作,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奋力描绘美丽江苏新画卷。

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保护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美丽江苏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说,江苏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从整体性、系统性、流域性出发,以国家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抓手,统筹开展土地、矿山、海洋、湿地保护修复。

在逐步构建“山水”工程体系方面,我省以“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题,成功申报国家山水工程,实现零的突破,获中央奖补20亿元;邵伯湖西湿地修复子项目入选“中国山水工程”13个典型案例;今年8月,省自然资源厅启动省级山水工程申报,重点支持河湖湿地、丘陵山地、海洋、城镇和生物多样性5个方向……江苏山水工程体系已初现雏形。

在同步推进土地、矿山、海洋生态修复方面,我省开工28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示范项目,进展居全国前列;推进太湖流域矿山治理和盐城海洋生态修复等5个国家工程建设;完成了长江沿线8个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近五年,江苏共完成土地综合整治417万亩、矿山治理13.5万亩、造林绿化256.5万亩、湿地修复32万亩,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下一步,我省将如何构建从陆域到海域、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怎样全空间全要素全方位推动美丽江苏建设?孙卫东表示,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加强空间规划引领,抓紧推进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指导各地分层分类开展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二是持续严守资源安全底线,启动《江苏省耕地保护条例》立法前期工作;制定省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细则。三是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健全省市县三级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协调机制;三年高质量完成国家山水工程建设任务。四是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优化用地用林用海审批;更大力度推进存量换增量、地下换地上、资金技术换空间,引导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转变。

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长江岸线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太湖“两保两提”治理目标不断巩固提升,洪泽湖东岸“百里画廊”、西岸“醉美湖湾”建设有效恢复河湖生态,“一江两湖”的绿色生态美景重新映入人们眼帘……此番景象,正在全省各地不断上演。

江苏,伴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近年来,江苏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在全国率先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改善全省河湖面貌。

“2021年6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发布省级总河长令,明确了幸福河湖建设的总体定位和建设方向;2021年10月,江苏在全国率先颁布《幸福河湖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规范了幸福河湖建设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冬生介绍,15名省级河湖长带头巡河、治河、护河,带动全省5.7万名河湖长履职担责,推动解决河湖治理保护一批突出问题。各设区市制定出台幸福河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幸福河湖建设在全域铺开。

截至目前,我省长江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64.1%;太湖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洪泽湖入湖水质优Ⅲ比例提升至96%;累计建成农村生态河道2.9万公里。同时,全省各地幸福河湖建设精彩纷呈,南通焦港、苏州吴江区长漾入选国家幸福河湖建设试点;苏州七浦塘获评第二届最美家乡河;常州等地推进幸福小微水体整村成片治理。

“下阶段,我们将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聚焦美丽江苏建设工作重点,发挥河长制多部门联动优势,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率先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河湖治理保护新路子。”王冬生说,具体来看,将做好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突出“两河两湖”治理、强化河湖空间管控、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快水生态修复五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建设目标,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记者 洪叶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