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南京市溧水区晶桥大地生机勃勃。2022年以来,晶桥镇借力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结合地域特色,以“都市田园、红色农旅”为统领,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狠抓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强力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如今,一幅打造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晶桥样板”的壮美画卷正在全域徐徐展开。
兴产业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走进晶桥镇邰村500亩三个零蔬菜产业园,蔬菜大棚错落有致,一眼望不到边,煞是壮观。大棚内,菠菜、青菜、黄瓜、鸡毛菜、意大利生菜等青翠欲滴,西红柿、辣椒等五颜六色,许多村民正在采摘蔬菜,一片繁忙景象。产业园负责人沈春雷介绍,产业园引进了日本先进的BLOF技术,对土壤进行深度改良,全程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产出的高档蔬菜“001生态菜”由百果园上门收购,供不应求。
“产业园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目前村民每年土地租金就可收入40多万元。另外,产业园现在吸纳近50多位村民长期就业,年务工收入6万多元,繁忙时用工人数达100多人。”邰村党总支书记章骏介绍。
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加持下,投资1800万元的果蔬分拣冷储中心和投资1400万元的二期300亩大棚种植基地也正在加紧建设之中。“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对蔬菜分拣、加工、包装等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能实现年产高品质蔬菜及深加工产品2500吨,年产值1500万元以上。蔬菜产业发展扩大,将吸纳周边120多名农民务工,人均年收入达7万元,直接提供工资性收入860多万元,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章骏告诉记者。
蔬菜种植是晶桥镇特色富民产业之一,三个零蔬菜产业园的富民效应正在放大,发展前景喜人。“项目建成后,晶桥的蔬菜产业将实现从单一的种植功能向加工、营销、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等绿色蔬菜产业链方面拓展,实现全镇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的新跨越。”晶桥镇副镇长包旭华兴奋地说
晶桥镇水晶村以蟹闻名,万亩螃蟹养殖基地一望无垠,碧波荡漾。因水而兴的水晶村,2003年开始发展螃蟹养殖,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螃蟹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成万亩螃蟹养殖基地。是江苏省重点河蟹养殖基地,溧水区螃蟹养殖第一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富财圩螃蟹”是获得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基地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是民革中央乡村振兴联系点。
“2022年水晶村万亩螃蟹的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元,300多户养殖户户均年增收10多万元。”水晶村党总支书记朱保春介绍,借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水晶村水产基地投资200多万元,对水产分拣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了冷库,配置了蟹分拣机、升降机、捆绑机等设备,与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所共建高水平实验室。“分拣中心升级后,螃蟹销售规格实现了智能化分级,生产标准化、系统化、集约化。分拣中心引进运营方‘蟹蟹邦’,带动运输、餐饮等相关产业人员就业,销售效率和螃蟹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晶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敬龙介绍,下一步还将借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撬动作用,筹集1000多万元资金,对富财圩水产养殖水系进行生态化治理及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进一步提高螃蟹质量,提升“富财圩螃蟹”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壮大螃蟹养殖富民产业。
走进晶桥镇芮家村马村南京盛峰茶业有限公司800亩茶园基地,茶园一片翠绿,生机盎然。“雨花茶制作技艺传承馆和非遗技艺展示馆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今年3月中旬就能建成,将为更好传承这一国家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载体。”南京盛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盛峰激动地说。
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项目,有三个子项目来自江苏,分别是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苏州洞庭碧螺春制作技艺、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其中,陈盛峰是南京雨花茶第五代传承人、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南京盛峰茶业有限公司是文旅部认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保护单位,是江苏省首批十大江苏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
茶叶种植是晶桥镇的绿色富民产业之一,现有茶叶种植面积4600多亩,茶叶种植生产企业8家,从业人员200多人,主要品种为碧螺春、白茶、雨花茶等,年产值为9200万元,年人均增加采茶收入8000元,有力带动农民增收。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晶桥镇农业园区高标准茶叶基地项目位于晶桥镇枫香岭村、芮家村,总规模5000亩,总投资880万元,将完成枫香岭茶园、果林更新改造;完成芮家雨花茶园更新,翻新雨花茶制作生产经营管理用房1300平方米及配套道路、景观等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充分发挥基地资源,推动农业园区形成集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业态,推动晶桥镇向着文化兴镇、文化强镇、文旅融合发展的方向迈进,充分释放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传承示范园区功能,放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眼下,借助于2022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晶桥镇高标准茶叶基地改造升级项目正在实施。陈盛峰介绍,总体思路是促进产业升级和文旅融合发展。策略一:绿色,发现和展示自然的美;策略二:文化,茶文化的重现和演绎;策略三:体验,多样而丰富的游憩体验。将打造茶之道-茶田小道、花之海-植物群落、丘之形-茶田肌理、茶叶采摘园、品茶台、雨花茶制作技艺传承馆、非遗技艺展示馆、品种园等多个板块,发挥头雁作用,带动晶桥镇茶叶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壮大。
雨花茶是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绿色名片,在南京打造世界名城、生态名城的背景下,绿水青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潜力巨大。晶桥镇副镇长包旭华介绍,借助于2022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加持,晶桥镇加大资金投放,探索在城乡一体化格局背景下,充分放大晶桥镇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打造“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健康农旅产业为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加快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晶桥都市田园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聚人才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在晶桥镇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内,“95后”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龙国刚正在油菜基地里查看油菜长势。远离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来到偏僻乡村,龙国刚原本只是为了完成毕业论文。而芝山村淳朴的村民、清香的泥土让他难以忘怀。2022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龙国刚决定留下来,将所学所研投入当地的乡村振兴事业。“我实习就在芝山村综合社,感受到了村里对人才的重视,毕业后,我就留了下来,这片热土大有可为。”龙国刚说。
在龙国刚工作的芝山村综合社内,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井山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培训基地项目已基本建成,即将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约65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科技实践及人才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和红色精品旅游路线,将红色文化展示教育、康养休闲、职工疗养、人才培训、科技创新等功能相结合,充分激发红色教育和旅游富民功能。“井山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的建设,将为我们培养各类乡村振兴人才,提供重要的平台。”晶桥镇副镇长包旭华说。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晶桥镇把培养科技型领军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构建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切实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乡土人才积极融入现代农业、休闲文旅、乡村旅游等乡村发展新业态,创业发展、带民致富。据统计,晶桥镇已建库培养乡土人才1000多名,创办领办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100多家。晶桥镇还从乡土人才中选派“科技村长”,把乡土青年人才培养成产业带头人、党员模范、村级后备干部。今年32岁的陈超是农业硕士,是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在2020年村党总支换届选举中,陈超当选为水晶村党总支副书记。
晶桥镇坚持内培外引,在芝山村,引进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团队,成立了南京农业大学(芝山)科技人才党支部,晶桥镇党委和南农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指导员委派、科技成果产业化承接、乡村振兴培训示范点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芝山村被评选为江苏省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
党建引领创新治理基层组织强起来
“来到抗大九分校历史陈列馆,聆听了红色宣讲员声情并茂地讲述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让我更加感受到传承和使命的重量……”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年轻党员王丹在抗大九分校历史陈列馆接受红色教育后激动地说。晶桥镇通过深化“实境课堂”建设,把“家门口”的红色教育基地变为党性教育热门“打卡地”。
抗大九分校历史陈列馆位于晶桥镇芝山村,2022年,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下,建设了抗大九分校历史陈列馆,建成后串联起里佳山、曹庄、铜山战斗纪念广场、烈士群雕、甘戴烈士墓等红色景点,开辟了红色行军路,打造了红色研学游、党史教育基地。抗大九分校历史陈列馆展厅面积300多平方米,馆内展陈分为三个主体部分和一个独立展示区域,重点讲述了抗大九分校在溧水的生活和战斗历程。馆内采用先进声光电多媒体系统及沉浸式教学课堂,带来别样的视听体验。今年党员冬训工作开展以来,抗大九分校历史陈列馆参观人次1500余人,成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的“红色打卡地”。
走进晶桥镇枫香岭社区里佳山村,游客如织,一处处红色文化浸润着人们的心灵。 近年来,晶桥镇深入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将“红色基因”融入党建促发展的血脉 ,激活“红色引擎”,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晶桥镇作为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晶桥镇党委将“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打造党性教育‘新地标’”作为党建实践课题。2021年,晶桥镇建设了苏南反顽战役铜山战斗纪念广场,全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熔炉”,成为溧水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南反顽战役铜山战斗纪念广场建成以来,共接待党政机关团体1500多家,参观人数4.5万人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910多次。2022年6月,晶桥镇红色里佳山开村,修复新四军第十六旅军工厂、新四军第十六旅被服厂等红色遗址,通过打造一批实景互动演出,将新四军的历史、革命故事活化呈现,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里佳山开村以来,成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的“红色打卡地”。2022年,随着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对革命老区里佳山的投入,对新四军烈士墓进行修缮,对粟裕纪念馆进行布展,进一步挖掘里佳山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名人文化资源,将里佳山打造成“山水人家”的红色旅游村。
“通过用活用好晶桥党史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力量,让红色基因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氧吧’。”晶桥镇党委书记胡有亮说。晶桥镇通过构建“党建+红色教育阵地”,让红色基因“精神氧吧”释放澎湃的发展动能,推动全镇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来到晶桥镇芝山村,白墙黑瓦的房屋错落有致,宽阔的柏油路干净整洁,乡居民宿拔地而起,红色纪念馆滋润心田……游客们徜徉在美丽的田园风光中,流连忘返。2019年2月,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芝山村综合社成立,全体村民成为综合社社员,通过收购、租赁、入股等方式,盘活集体荒山、水塘、民房等闲置资源,流转土地5000多亩,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规模化经营方式。建设发展以富硒生态健康农产品为基础的一二三产融合的多功能“富硒生态”产业园。2022年,芝山村综合社增加村民务工及土地分红收入750万元,村集体收入148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3.4万元。2022年,芝山村成功入选江苏省“共同富裕百村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共同富裕示范村十佳案例。
近年来,晶桥镇立足实际,聚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农民合作社综合社,着力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相结合,有力推动了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目前,晶桥镇党组织领办的农民合作社综合社已达9家,开辟了强村富民路,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晶桥镇还积极探索通过综合社吸纳当地专业人才及劳动力,组建专业管理维护队伍,承接镇域范围内山林、水面、道路、环境卫生、绿化管护、物业管理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日常管护工作,实现综合社业务多元化,激活综合社内生动力。目前,全镇各综合社承接管护服务项目20个,增加就业岗位400多个,2022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00多万元。
颜值更高生态更优农村环境美起来
山峦、小桥、流水、垂杨柳,青砖 、小瓦、长巷、石板路……走进晶桥镇石山下村,五百年桂花醇香扑面而来,两百年古祠堂诉说着千年村史,中国供销博物馆重温历史找回记忆……日前,石山下村入选全省最受欢迎十大美丽乡村。
石山下村全村农户160户,常住人口650人。石山下村文化历史源远流长,1245年建村,至今已有776年的历史,因村前有一座石山而得名。2014年以来,石山下村作为溧水区和晶桥镇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点之一,在充分考虑石山下村的区域特点、地理环境、产业特色、文化特征等因素上,确立了以“还乡”再造为理念基础,以“乡村度假”为龙头带动,以文化创意为产业向导,注重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索出了一条打造特色美丽乡村的路子。石山下村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江苏省首批传统村落、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2022年,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下,实施的石山下美丽乡村改造提升项目,将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富民功能,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
走进晶桥镇,一座座村庄干净整洁,各具特色,分外美丽,沉浸其中,浓浓的人文乡愁扑面而来,铺开了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江南乡村美丽画卷。
近年来,晶桥镇全域塑造人居环境,探索出了一条以“三口三化” (村口是形象、门口是自律、塘口是重点;洁化是基础、绿化是提高、美化是追求)撬动村居环境大变样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近年来,晶桥镇打造美丽乡村51个,实现保留村美丽乡村打造全覆盖。高标准打造了40多公里的旅游环线,美丽乡村串珠成链,文旅景点点线相连,勾勒出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线。目前,晶桥镇已建成枫香岭——石山下、望悠谷——水晶、里佳山——曹庄富硒生态园等远近闻名的旅游片区,创成省级以上各类乡村旅游品牌10多个,一个个旅游景点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2022年,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下,晶桥镇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项目,项目主要位于晶桥镇陶村和枫香岭村,总投资1355万元,同时改建全镇村庄公厕16座。“有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实现了生态更优农村环境更美。”晶桥镇人居办负责人翟俊介绍,通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积极探索长效管护机制,实现了乡村面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如今的晶桥镇,不仅村庄环境分外美丽,而且各具特色,真正做到“一村一品”,使村庄有“颜值”更有“气质”,绘就了美丽乡村新画卷。
文明实践文化铸魂文明乡风好起来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晶桥镇实现了镇、村(社区)实践(所、站)全覆盖。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2022年,开展理论宣讲81场次,辐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8700余人次,实现以文铸魂,凝聚人心、坚定信念。
近年来,晶桥镇将倡树乡村文明新风、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同新时代文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引导修订村规民约,实施村民自治,细化村级社会治理,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动乡村文明新风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持续提升文明水平,让文明新风洒满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新修订完善的村规民约的内容包括遵纪守法、精神文明、移风易俗、生产秩序、社会和谐、人居环境、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内容涵盖社会治理、环境美化、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实行。通过内外兼修,铸乡村文明之“魂”,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于润物细无声中铺开了一幅“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乡土画卷。
2022年,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下,晶桥镇充分挖掘境内反顽战役铜山战斗红色文化地标、里佳山红色文化村等红色教育基地,切实把革命历史资源有效转化为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把“家门口”的红色教育基地变为党史学习教育热门“打卡地”。成立“红小晶”红色文化宣讲团,拍摄红色视频2部,线上线下累计宣讲27场次、2900余人次,推动革命老区精神血脉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 以文兴业,通过“红色+培训研学”“红色+休闲康养”发展模式,构建文化、旅游、康养三位一体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用红色文化资源带动旅游产业“活”起来。同时,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农产品,形成“以红带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耦合发展。 如今的晶桥镇,文明新风吹进家家户户,村庄焕发出新颜,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不断提升。(张福敏 朱文雨)
2022-01-22
2022-01-21
2022-01-11
2022-01-06
2022-01-06
2022-01-01
2021-12-31
2021-12-31
2021-12-31
2021-12-31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