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蓝天救援队勇士归来讲述在土耳其的救援经历

2023-02-22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参与过多次地震救援,但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地震现场。”“近70小时没怎么合眼,想着可能还有幸存者,很累但就是睡不着。”“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搜救?”

2月19日下午,南京蓝天救援队3名队员和搜救犬小龙乘飞机从土耳其返回国内,回到家乡的怀抱。当他们走出机场,现场掌声雷动,大家纷纷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昨天,记者采访了参与土耳其地震救援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听他们讲述在震区的救援故事。

凌晨抵达震区,只睡3小时就“出发”

50岁的杨兢是南京蓝天救援队副队长,记者昨天采访他时,他还在倒时差。

“太累了,到家后倒头就睡,几乎睡了一整天。”杨兢说。

土耳其发生强震以来,中国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跨越山海,万里驰援。2月9日,来自南京蓝天救援队的3名队员杨兢、刘畅、刘刚和搜救犬小龙,也踏上了跨国救援的征程,并于2月10日傍晚抵达伊斯坦布尔,后在AFAD(土耳其灾害与应急管理局)安排下,转机到达马拉蒂亚。

“下飞机时已是凌晨,唯一的感觉就是冷。”杨兢说,在大巴车上,他看了眼手机,此时气温-8℃。

马拉蒂亚距离震中仅38公里,是土耳其此次受灾较严重的地区。路面积雪较深,废墟随处可见,有200多栋楼房倒塌,在蓝天救援队到达前,没有外界力量进来救援。

蓝天队员们被安置在一处由学校改造的临时营地内,与其他地区蓝天队员会合后,杨兢被任命为组长,组员5名,负责废墟搜救,标出目标定位后移交给现场救援队员,进行破拆和清理。在马拉蒂亚,为提高救援效率,300多名蓝天救援队队员被分成了十几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

“刚抵达的那个晚上压根睡不着,翻来覆去,就想着去现场。”杨兢说,3个小时后,天还没有亮,他们终于收到了“出发”的指令。

“天花板已成漏斗状,一点余震可能就出不来了”

杨兢曾以个人志愿者身份参加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救援,也接受过相关地震救灾知识的培训。

“土耳其地震现场与我之前遇到的都不一样。”杨兢道。这里的楼房垮塌得更为严重,不知是不是当地习俗,有的混凝土中还掺有鹅卵石,钢筋也不是螺纹钢,一用力,垮塌的楼板就会碎成粉末。

这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在废墟里寻找生命迹象,蓝天队员只能用手把碎石一块块扒开,在废墟下刨出空间进行勘测。

当地时间12日10时,杨兢接到指令,来到马拉蒂亚阿维萨酒店附近一栋5层楼房,据当地警方推测,废墟下可能有一名儿童。

杨兢发现,这栋楼受灾严重,楼板十分脆弱,用力一捏就成粉末,他带着队员们勘测半天,终于寻到一处深埋在废墟下还未垮塌的地下室,如果有幸存者,很可能就在这处空间。但地下室上方负荷太重结构不稳定,无法搭建救援通道。

为确认是否有幸存者,队员们打算先进行“犬探”。很快,“犬通道”打通了。然而搜救犬进去后,并未吠叫示警。

当地人告诉蓝天队员,这栋楼里有一家农药店。会不会是农药气味覆盖住了幸存者的气味?杨兢要来了楼层结构图,打算根据楼房结构进行挖掘,清除地下室上方的碎石减轻负荷,扒出楼面后再破拆向下搜索。

蓝天队员决定采取人工机械相结合的方式,靠人力搬移重点区域石块,挖掘机则负责清除楼板碎成的粉末,两者交替进行。5个多小时后,地下室入口终于露了出来。

此时,地下室入口处横梁完整,一名队员拿着鹰眼生命探测仪跳了下去。杨兢在回传视频中看到,地下室里水深80厘米左右,没有发现儿童。正在这时,视频拍到地下室天花板已破碎成漏斗状,只要一个小小的余震就可能彻底垮塌。

“赶紧回来。”杨兢发出指令,队员立刻回到地面,有惊无险地完成了此次勘测任务,遗憾的是,并未寻获失踪儿童。

在土耳其,杨兢和他的队员们共遇到了2次5级以上余震,还有成百上千次小余震,“地震救援就是这样,没有一点危险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救出更多生命。”杨兢说。

为了“一线生机”,70小时未合眼

生命救援不分昼夜。在土耳其的日子里,南京蓝天队员们争分夺秒,每天睡眠时间不到4小时。

2月13日20点38分,杨兢所在小组接指挥部通知,紧急增援一个现场。23时50分,蛇眼探测仪和搜救犬探测到废墟下有生命迹象。

时间就是生命。在场的所有蓝天队员都兴奋起来。然而,这栋建筑物严重坍塌,再加上余震不断,想找到幸存者并不容易。

在废墟中寻找深埋其中的幸存者,需要边勘测边挖出牢固的救援通道,还要防止建筑物在挖掘中继续坍塌,难度相当高。土耳其当地救援队也加入到救援工作中,与蓝天救援队前前后后制定了5个方案,但在执行时都遇到了困难。

“一开始,我们垂直打通道,打到七八米深后遇到障碍再水平打,边打洞边加固。可是这里的石板太脆了,不能保证通道的安全。”杨兢说。随后,土耳其当地救援队又调来了大型挖掘机,去除碎石等荷载物,再水平打通道,依然遇到了无法前进的困难。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黑了亮、亮了又黑。为了这“一线生机”,蓝天队员们一直没有回营地,在现场不停尝试,实在累了,就在碎石上躺一会。夜里零下十几摄氏度,大家生起火堆,借着火焰的温暖趴在冰冷的废墟上继续挖掘。

根据计划,2月16日中国蓝天救援队正式结束土耳其地震救援行动。杨兢和队员们一直坚守在这处救援现场,近70个小时未合眼,一直到2月15日晚,临行前最后一刻,他们才撤离,移交给当地救援力量。

乘上从马拉蒂亚飞往伊斯坦布尔的航班时,杨兢在心里默想:希望会有奇迹。

“在土耳其时,我和队员们经常想,常说黄金救援时间是72小时,超过72小时后,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搜救?为什么还有一批又一批的国际救援力量赶过来?”杨兢说,“我想,这是为了让更多人在遇到地震等灾难时不要放弃希望,不管过了多久,都有人没有放弃你。”

“感谢你们为我们国家作出的贡献”

令蓝天队员们感动的是,土耳其民众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对中国救援力量表示感谢。

刘刚说,不管是当地志愿者,还是大街上、废墟中碰到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看到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志愿者,都会把右手放在胸口,这在当地是表达感谢的意思。

刚到马拉蒂亚时,一位当地警察还主动提出与刘畅互换臂章。他在手机上通过翻译软件打下这样一段话:我代表我的同胞,非常感谢你们为我们国家作出的贡献。

回国途中,在伊斯坦布尔机场转机时,一名土耳其人看到身穿蓝色工作服的蓝天队员们,拿着手机走了过来。杨兢看到,手机上写着:谢谢你们来到我们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个伟大的国家。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茸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