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8时许,无锡市梁溪区广益街道尤渡苑94号楼的居民苏阿法拎着一袋厨余垃圾、一袋其他垃圾和一个牛奶包装盒,来到小区中心花园附近一处分类垃圾收集点位。戴着口罩和手套的许国妹边打招呼边接过垃圾,麻利地放进不同的垃圾桶。许国妹是尤渡社区“分类指导员”,每天早晨都会在点位指导居民投放。“现在主动分类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养成了习惯。”
垃圾分类,是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必啃的“硬骨头”。怎么才能分得好、分得干净?社区显然是最具观察价值的窗口。开展垃圾分类10个月的尤渡社区,虽然经历了很多难点痛点,但在垃圾分类的“净功夫”上,尤渡社区是认真的,“以人为本”是其设计解决方案的底层逻辑。
自觉分类的“氛围感”
避免“破窗效应”,便利且有利更管用
垃圾分类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对很多居民而言,分垃圾是一件很不习惯的麻烦事。经过近年来的宣传,垃圾分类逐渐为公众所熟知,但要落实到“最后一米”,还有很长的路。
尤渡社区在社区管理方面做得不错,但对垃圾分类,却不敢掉以轻心。开始推进后初见成效,但一旦松懈很快“回潮”,甚至还出现了“破窗效应”:一人乱扔不制止,垃圾就会堆满地,绿化带、垃圾房前、垃圾桶的“原址”都是重灾区。
难题摆在了社区党委面前。“关键在人,潜移默化更值得尝试。”尤渡社区党委副书记冯旭出国探亲时,对国外大城市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实地了解。跟当地人交流后,深感垃圾分类是无法一蹴而就的,眼下更重要的是环境和氛围的营造。
如何提升氛围感?一是便利,二是激励。
便利,就是改“强制”为“帮忙”。“分类指导员”对不分类的居民会给予耐心指导,或者直接帮忙分类,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许国妹从邻近社区过来做分类指导员,她说,这份工作令人开心,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分类意识,自己也挺有成就感。
积分,就是激励。尤渡社区推出“垃圾分类积分制”,如果居民能准确分类并投放,每次可积2分。积分可兑换理发、居家午餐、文印以及为子女支付临时停车费等服务项目。激励措施推出后,受到居民的欢迎,垃圾分类成了一件有趣又有利的事。
便利且有利,让居民更容易接受这门“必修课”。目前,尤渡社区约有40%居民主动垃圾分类。比例是否低了点?社区和物业很乐观:这一比例目前可接受,毕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主动分类的人群将越来越多。
按需供给的“敢首创”
直面“邻避效应”,受“货拉拉”启发打破僵局
谁也不愿意把垃圾收集房建在自家门口。垃圾分类处理阶段,“邻避效应”似乎难以避免。
尤渡社区巧解了这个难题。
去年,尤渡苑居民和物业公司为垃圾收集房建在哪闹得不可开交。B区的一处垃圾收集房拟定点在80号楼旁,部分居民强烈反对并引发冲突。僵局一度难以打破。社区多次召开协商会无果,收集房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一天,一辆“货拉拉”让社区党委书记马建眼前一亮:既然大家都不欢迎收集房,因地制宜换成移动式垃圾分类投放车如何?
这个创意成了“金点子”。然而,投入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社区算了两本账,一本是经济账,收集点位全部改用投放车,成本与一个垃圾房大体相当,还要投入人力成本。另一本是社会账,每天早晚两个时段供居民投放,到点后按时开走,解决了难题。
尤渡社区最后选择了社会账。记者在收集点看到,一辆投放车刚开走,点位很快被冲洗干净,地面整洁,上面还有透明的顶棚,到了下午,这里就成了“幸福微阵地”,有时热心居民还会在此为邻居开展缝补服务,而80号楼下的收集点还是一块不错的羽毛球场地,居民们时常在这里健身。
“邻避效应”消弭于“敢首创”之中。尤渡社区的探索实践,是否可以推广开来?相关人士分析,这一模式的优势就是从居民需求出发,同时引导居民自觉分类。尽管这一模式因成本高并非适用于所有社区,但从更宽的角度思考,比如街道层面进行统筹、合理配置,或许能探索出新的优化模式。
定时限制引发“吐槽”
科学设置时间,还需因地制宜
据介绍,定时投放成为居民较大的“吐槽点”:每天固定收集时间太短,非常不方便,一些居民发现没了垃圾桶就乱扔垃圾。
定时投放,引发系列“拷问”。没踏准时间,乱扔怎么办?尤渡社区启动巡捡模式,保洁员会不定时“转圈”,捡拾垃圾。社区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将一栋闲置房屋改建成垃圾收集房,由专人值守,主要用于居民错时投放。
“拷问”随即又来:垃圾房被告知不能错时开放,“为什么不能?”有居民前去咨询无锡市城管局,得到的答复是“没有限制开放时间”。但垃圾房开放后无人管理导致垃圾混投或环境脏乱是要扣分的。
针对这一问题,无锡市城管局回应,将优化垃圾投放时间。在运收环节上,增加分类收运车辆,优化收运线路和频次,避免混收混运。
垃圾分类需要因地制宜、按需施策。据了解,一些地方也在寻求适合自己的办法,比如个别小区正尝试把垃圾分类收集承包给第三方,由专业力量进行精准分拣;有的则整合社会力量,把与社区结对的志愿者群体引入垃圾分类的宣传、推进之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愿和能力。新吴区长江北路一社区的垃圾收集房近日改为长时开放,取得了百姓满意和社区环卫管理双赢的效果。
做好垃圾分类,打造最干净城市,需要全社会的合力,尤其需要居民、物业、社区等基层的“敢闯敢创”,用更多的“净”功夫打造出城市“净之美”。(江菊敏、卢易)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