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全市培育认定特色产业园区不少于50个,其中打造千亿级特色产业园区5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园区20个以上。这是日前出台的《无锡市关于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的目标。记者了解到,《意见》还首次提出了特色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度量化指标:主导产业营收占比、企业数占比均需达50%。
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不仅在于企业数的增加,还在于产业组织和产业形态不断演进。各类产业园区的崛起,逐步改变了城市工业“蛳螺壳里做道场”和乡村工业“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格局,为工业经济的规模发展、集约发展打开一个新的局面。随着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从市级到区级、街道,园区成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但全市各类产业园区的发展并不平衡,也出现了产业类型与园区类型并不“吻合”的情况。
“《意见》围绕‘465’现代产业集群和‘3010’产业链建设目标,在对全市现有90多个工业园区进行整体梳理后,提出加快建设一批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协作网络高效、治理服务完善的特色产业园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园区的主要功能是企业的集聚,特色园区则更强调集群化发展、上下游协同。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要做到真正的集群化发展,特色园区是重要载体,“加强对特色园区空间布局的规划,在专业性方面提出更多的目标,在产业链发展上更注重上下游生态的延伸,让每一家企业与集群内部其他方面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使得整个集群的发展更有质量。”
《意见》指出,特色园区要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开展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发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推动要素资源和企业主体的集聚发展,推进园区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生态。
针对产业与园区的“匹配性”,《意见》首次提出了两个50%的硬杠杠:主导产业营收占比、企业数占比均需达50%,更为细化的效益量化指标锁定为特色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高于全市平均1个百分点以上,亩均产出、亩均税收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10%以上。“对主导产业营收占比、企业数占比提出要求,强化产业集聚,形成差异化发展。”相关人士解读,对亩均产出和税收的“划线”是为了“提高入园门槛”,“一个特色园区原则上只有一个主导产业,形成大中小企业上下游协作、融通发展的态势。”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士表示,特色产业园区将获得土地使用、行政审批服务、资源能耗、金融服务等多方面的扶持政策,差别化施策也将推动发展效益更好的企业在园区聚集,形成集群发展合力。“接下来,针对特色产业园区管理运行还将出台细化政策,采用扁平化的方式给予园区更多产业规划、协调、服务的权利和职能。”
(高飞)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