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廿载擘画绘城乡大美 踵事增华谱共富新篇?杭州市城乡建设行业忠诚践行“八八战略”20周年十佳实践案例出炉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7-31 09:40:33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十佳实践案例路演。记者 张之冰 摄

记者 张之冰 摄

杭州日报讯 巨轮向前,离不开航标指引。20年前,“八八战略”描绘的宏远蓝图,为杭州市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进一步总结提炼杭州市城乡建设行业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市建委开展了“城乡建设行业忠诚践行‘八八战略’20周年十佳实践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经过公开征集、网络投票、专家组终评等环节,十佳实践案例于近日出炉——城乡“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一帧帧一幕幕照进现实,成了百姓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

20年来,这座城市如何守护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民又如何见证市建委把“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决心写进行动之中?答案,就在这一个个优秀案例里——

“发挥区位优势”,杭州以“路”开路。城市快速路网规划体系从2002年的“三纵五横”240公里发展为2021年的“两环八横五纵八连”990公里,已建成的480公里快速路既缩短了群众通勤距离,又加速了杭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新型建筑工业化灯塔亮起。以全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为契机,杭州培育壮大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构建起涵盖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体系,打造了建筑业新的增长点。即将迎来亚运健儿的黄龙体育中心就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装配式泳池,在绿色施工的同时还能提高场馆利用率。

“发挥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城乡风貌升级蝶变。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最美县、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等荣誉的桐庐县,以“全域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镇村,绘就了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发挥生态优势”,海绵城市“从0到1”,绿道网络覆盖全城。杭州城市建成区累计287.78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占建成区面积的35.8%,并成功入选了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累计4700余公里的绿道基本实现“主城区范围5分钟可达”,杭州运道等不少品质绿道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点。

“发挥人文优势”,宋韵底蕴成为建筑之美。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惊艳亮相,为“传承宋韵文化,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集中展示的空间基础,也成为城建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建设“文化强省”的最好证明。

不仅如此,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路面塌陷风险隐患智能治理等等,每一项都事关城市发展大格局,也涉及百姓生活小点滴。

“通过这些生动案例,可以看出杭州始终遵照‘四个杭州、四个一流’要求,持续深化‘八八战略’实践。”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党组成员蔡峻给出评价,例如,杭州装配式建筑改变了产业结构,路网建设和绿道网建设串联了城乡,每一项工作都服务于人民,体现了杭州这座城市的“人民性”。

一个个鲜活故事、一处处民生场景、一项项创新举措,在杭州20年的城乡建设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一笔。在此基础上,“如何将实践经验转化到理论高度”是全行业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十佳案例涉及城市形象、民生改善,也涉及绿色发展、科技进步,这意味着杭州市城乡建设行业有了十分丰富的实践成果。”杭州市委党校文化学与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沈小勇表示,下一步还应该做好总结升华的文章,形成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以典型引路,扩大示范效应。

抚今思昔,追本溯源。

今天的杭州,交出了高分城建“成绩单”,打下了城市发展“好样本”;明日的杭州,将续写城乡建设新篇章,在推进共同富裕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征程上稳舵定锚、奋楫扬帆。

1 打造“有机更新、绿色建造”的实践案例 ——黄龙体育中心彰显建筑之美

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黄龙体育中心亚运会场馆改造项目中应用运动场馆有机更新改造适用技术,对黄龙体育中心竞赛场地、观众区域设施、赛事功能房间、赛事专用系统、媒体及转播区、安保及交通、配套设施等7个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打造“有机更新、绿色建造”的实践案例,以建筑之美彰显“八八战略”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

锚固草坪实现绿色生长。体育场现有的锚固草坪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足球场草坪系统,全国仅有6块。锚固草坪由95%天然草与5%人造草加固纤维结合,天然草根系的生长延伸与植入土壤的纤维丝形成一个永久性的加固系统,相比一般天然草坪,其结构、坚固性大大提高,自然恢复能力更快、使用寿命更长。

拼装泳池搭建实现绿色维护。拼装泳池既能有效解决现有泳池维护成本高、出问题后检修麻烦以及拆装不便的问题,又能解决现有泳池组装效率低、配件通用性差以及对于恒温系统和水处理系统的安装及检修困难的问题。赛后还可以进行拆除还原,以满足场馆场地后续的使用需求。此外,浙江一建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并应用高空坠物识别系统、智慧音柱等设备,获评浙江省首个5G产业联盟认证工地、全国“绽放杯”5G应用大赛三等奖、浙江省新基建应用场景创新大赛二等奖。

2 杭州市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以西湖区翠苑一区为例

在全市旧改过程中,杭州始终坚定遵循“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

翠苑一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住宅69幢、居民3146户,实有人口近100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常住人口的20.8%、1—12岁儿童占比11.8%。2022年,翠苑一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暨未来社区建设,改造后小区环境和配套极大改善,改造外立面7.2万平方米、增设停车位150个、提升公园8个、加装电梯8台。

“一老一小”是翠苑一区旧改工作关注的重点。社区持续迭代老年食堂,面积从最早的50多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300多平方米,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为老年人用餐提供健康指导,并对特殊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依托“一键养老”平台,为1400多户孤寡独居老人安装智慧安防三件套1000余件,充分发挥“智能信息化平台”和“智能物联设备”作用,24小时向老人提供应急救助服务和健康监测服务,基本实现数字化居家养老服务。为解决“8小时以外教育”的问题,回应家长对增加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的需求,社区党委腾出200多平方米的空间,投入400万元打造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

3 以“八八战略”为指引 探索城中村改造“共赢模式”杭州实践

1998年,杭州启动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工作,二十多年来,牢牢遵循、深入践行“八八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实现城中村“三变三新”(“农村变社区、洼地变高地、农民变市民”,改出“生活新品质、城市新颜值、发展新空间”)为改造理念,努力探索具有杭州特色的城中村改造之路。

1998年起,杭州市以“大项目带动”为主要方式,逐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杭州紧紧抓住“后峰会、前亚运”历史机遇期,启动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明确至“十三五”期末基本完成主城区城中村改造。2017年,城中村改造“提速、扩面”至全市域范围。2020年底,全市355个城中村已基本完成征迁改造。2021年起,城中村改造从“全面开工建设”迈向“全面回迁安置”新阶段,2021、2022年杭州市连续两年获评国务院“棚户区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荣誉。经探索实践,杭州“政府主导、国有做地,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共富共享、区域平衡”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具有向全国推广的示范意义。

4 推进路面塌陷风险隐患智能治理 守护人民群众脚下安全

2020年,杭州市成为国家“新城建”试点城市,明确城市基础信息(CIM)平台建设是“新城建”试点的核心内容,以打造全市城市规划、建设、运行总指挥平台为目标开展该平台的建设工作。依托杭州市CIM平台基础能力,市建委快速构建了地下隐患智防系统,使地质、管线、地铁场站、工地基坑等三维模型能够得到展示,同时将通常需要抽象、归纳的数据,直接附着在对应的三维城市模型中,形成“地下家底”一张图,实现在同一系统中达到人与计算机均可识别、管理和分析对象的效果,为后续路面塌陷综合风险分析算法模型的应用与风险闭环处置的调度指挥提供技术支撑。

2022年,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杭州模式被住建部推广。截至2023年1月,地下隐患智防系统已覆盖杭州市十城区全建成区范围总计893.25平方公里,汇聚1120平方公里地质数据,2.5万余公里各类管线数据,598处地铁站点及区间段外轮廓三维模型数据,347处地下人防、停车场、隧道等其他地下市政设施数据,2822个扫描发现病害体等基础数据,摸清了十城区地下“家底”;会同市、区、镇街三级住建、城管、规资等86个责任主体制定《城市道路地下隐患总体治理实施意见》,发布地下隐患闭环措施554条;累计预警中高风险路段428个,完成3.7万余次闭环处置。

5 全域建设三生融合的海绵示范城市 加快打造美丽中国杭州样本

2016年1月,杭州开始探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创新实践不断推出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进一步丰富探索建设宜居韧性城市的路径。

杭州海绵城市建设以“安澜海绵、民生海绵、品质海绵、数字海绵”为导向,以“水生态恢复、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资源涵养、韧性宜居建设”为重点,通过“灰—绿”结合、“地上—地下”结合、“渗蓄—净化—利用—排放”结合,统筹实施生态修复治理、防洪排涝建设、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城市更新改造五大工程,重点打造西湖之江双浦铜鉴湖、萧山亚运、富阳杭黄、大城北杭钢遗址等示范片区,初步构建起杭州海绵示范城市建设新格局。2021年5月,杭州入选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截至2022年底,杭州城市建成区累计287.78平方公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占建成区面积的35.8%。

6 匠心筑就民心路 大道通衢奔共富 杭州市快速路网建设实践案例

市建委一以贯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20年,将快速路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市域统筹协调组织架构,坚持“四统两分”工作原则,形成项目推进过程保障体系,坚持项目建设过程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以“三新”(管理新标准、施工新工艺、保障新举措)保障道路建设品质,构建了区域快联、组团互通、高效便捷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

如今,480公里快速路由“线”成“网”,构建十城区快速交通体系,推动城市空间升级、能级提升。通过建设艮山东路东延、江东大道等项目,助推城东智造大走廊发展;建设江南大道、彩虹快速路、时代高架、通城高架、风情高架等项目,加快江南副城融入主城、助力萧滨一体化发展、支撑“拥江发展”战略;建设彩虹快速路西延、天目山路、文一西路、留石快速路西延等项目,助力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发展;建设莫干山路高架、上塘高架、秋石高架、东湖高架等项目,推动大城北区域城市有机更新和老工业区转型振兴。

快速路网还与杭州西站、杭州南站、杭州机场等对外客流主枢纽直连直达,打通从站到城的“最后一公里”,助推杭州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形成杭州至长三角中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市域三个“1小时交通圈”。

7 以“科技创新”守护“文化遗产” 无形之宋韵化作有形之建筑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是南宋皇城大遗址综保工程的“先行者”,是浙江省首个规模化展示“宋韵文化”的开篇之作。浙江三建项目建设团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选配优秀项目管理团队,调集工匠型作业班组,落实“项目长”十大攻坚战,充分发挥EPC优势,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经过600多天的奋战,成功搭建了一座全榫卯结构的恢宏宫殿。

项目以“科技创新”守护“文化遗产”。杭州地下水位高、地下水含盐量也高、气候潮湿多雨,这种地质和气候条件对遗址的保存非常不利。面对这样的影响,“止水”成了德寿宫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突破的一大难题。项目部经过反复科学实验和对比分析,最终采用了TAD止水帷幕、蓄水保护、“黑房子+全空气风冷热泵通风系统”等国内领先的技术工艺,确保地下水位处于可控状态,在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之间找到了平衡。项目还通过实景引导、AI讲解、虚拟文物展示等数字化复原技术引入全景漫游展厅,让参观者“沉浸式”感受德寿宫的前世今生,推动宋韵文化有表达、有展示、有遗址,可见、可感、可传承。

8 绿色建造 智慧协同——以建筑业新型工业化实绩 彰显“八八战略”实践伟力

市建委以“八八战略”为根本遵循,紧紧抓住装配式建筑这个推动建筑业新型工业化的“牛鼻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构建起装配式建筑产业体系,推进绿色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自2017年起,市中心城区新出让和新划拨土地上的新建项目全部实施装配式建造,其他区域按30%比例推进装配式建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从2015年的65万平方米增长至2022年的2793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累计建设1.3亿平方米;新开工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面积从2020年的33.41万平方米增至2022年的68.3万平方米。

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培育壮大行业龙头企业,构建起涵盖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体系,打造建筑业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共有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28家,生产基地30个;钢结构构件生产线128条,年产能220万吨;具有装配式建筑经验的设计企业463家,居全省第一;拥有钢结构施工资质(含增项)企业674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39家,主营业务年收入达200亿元;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加大人才培育,推动建筑工人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依托装配式建筑专项施工技术实训基地等资源,培育培养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和管理人才队伍共6883人。

9 匠心助推城乡风貌升级蝶变 全力打造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桐庐始终以“全域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镇村,围绕打造“精美县城、美丽城镇、富美乡村”三级美丽样本,一体协同推动城乡全域美丽迭代升级,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最美县、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等多项国家级以上荣誉。

精美县城——秉持“不以规模拼大小,而以精致论高低”理念,高标准推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品质城区建设,在新老城区建设中秉承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分步发展战略,形成新城区现代大气、开放活力的整体面貌和老城区尺度亲切宜人、街巷肌理和美的传统格局。

美丽城镇——随着“千万工程”的逐步推进,2015年以来,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打造集镇品质提升,到2019年美丽城镇建设提升城镇服务设施功能,再到2021年正式启动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中国最美县的金名片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富美乡村——围绕提升村容风貌、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重点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将城乡风貌打造和公共服务品质提升由点扩面,加速美丽城乡迭代跃升。

10 以“五道理念”打造蓝绿交织、 水城共融、覆盖城乡的绿道网杭州样板

2019年,杭州以“生态之道、文化之道、健康之道、智慧之道、致富之道”的“五道理念”为引领,掀起新一轮绿道建设的高潮。

杭州目前已累计建成环湖、沿山、沿江、沿路、沿河、湿地、公园、乡村绿道等8种类型绿道4700余公里,累计打通省域和区、县(市)间35个交界面,绿道网基本实现“主城区范围5分钟可达”,共有51条绿道获得“市级最美绿道”称号、14条绿道获得“省级最美绿道”称号,总数居全省首位。其中,钱塘江绿道为全国目前已建最长沿江(河)连续绿道,绿道全长超1000公里,跨越杭州9个区、县(市),串联起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一线山水景观资源。

杭州还在全国首创将绿道信息植入地图导航系统,市民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地图软件(高德)实时查询绿道线路、显示位置。2022年优化升级“绿道管家”小程序,开发“智游绿道”“VR绿道全景”“问卷调查”等新模块,将原绿道周边100米“食住行游乐购”等信息拓展到3公里范围,大幅提升了市民游客的体验感、获得感。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