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要上班,娃找谁带?想遛娃的时候,不知带去哪?
很多新手宝爸宝妈有这样的苦恼。衍生出来的带娃焦虑,也让越来越多夫妻降低生育意愿,甚至选择先不生娃。
从源头上解决带娃难题,杭州有解了——针对3岁及以下宝宝,家门口建设婴幼儿成长驿站,帮宝爸宝妈缓解带娃焦虑。
记者从杭州市卫健委了解到,杭州全国首创“婴幼儿成长驿站”,目前已经在全市布点建成539个。近日出台的《婴幼儿成长驿站管理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更是填补国内婴幼儿照护服务领域相关标准规范的空白,也意味着全城这些驿站将更规范运行。
驿站怎么建的,有人去吗?家门口照护服务,能缓解带娃焦虑吗?潮新闻记者前往调研。
官办遛娃点在哪里,怎么建?
宽敞的社区活动中心,划出一块百平方米的场地,铺上适合婴幼儿爬行的软垫,摆上成排的玩具……走进杭城首批试点的拱墅区庆隆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墙上的告示、现场摆设和门口的活动预告贴,给人的第一感受都是:规范。
“这些规范,都是探索得来的。”庆隆社区副书记梁樱介绍,2019年驿站建设的初衷,是为了让社区里的家长放心把娃带到驿站来。因此,社区在驿站配备了专职的志愿者、管理人员,还与社区托育机构建立合作,“只为这里娃来了,有人带,有人管。”
杭州市自2020年起连续四年将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随着托育服务逐渐受到重视,这项在拱墅区的试点行动,逐渐在杭城推开,2021年全市推广“婴幼儿成长驿站”这一服务载体,向婴幼儿家庭提供育儿技能指导、亲子游戏陪伴、儿童健康管理、临时托管等服务。经过三年努力,这些驿站如星罗密布般,从100多家衍生至500多家,选址在各乡镇街道。目前驿站街道(乡镇)覆盖率90.16%。家长登录浙里办App,搜索“托育一件事”,点击“成长驿站”,就能找到家附近的驿站。
浙里办“托育一件事”可搜寻家附近的驿站。
翻看新出台的地方标准,不仅规范驿站的规模和服务,还首次明确示范型成长驿站可提供临时托管服务。示范型成长驿站面积在80至100平方米可提供2个临时托位,100至200平方米可提供4个临时托位,200平方米及以上的可提供6个临时托位。
那么,谁来提供带娃服务?记者发现,这项全国首创的标准也有界定,婴幼儿成长驿站里每15个宝宝需要配备一个工作人员开展照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保医生与辖区驿站签约,定期开展健康服务,每季度不少于1次;驿站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天。
“为了符合标准建设,我们将驿站从50平方米扩展到了100平方米。”梁樱说,每年社区还会对驿站进行装修,购买新的图书和玩具,丰富驿站每月亲子活动和家长课堂,包括教家长如何做辅食、科学喂养等。
驿站有谁去,有用吗?
杭州市这项全国地方标准,从出台到落地并不容易,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标准坚持以公益性、普惠性服务为主导,尽量按照群众需求来规定,新标准首次对临时托管服务作出规定,如管理制度、预约登记、入托协议等。”目前,婴幼儿驿站的运营模式包括街道社区自主运营,和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等。
效果达到了吗,宝爸宝妈怎么看待?
“一周来两三次,不来还不习惯。”午后2时,家住庆隆社区的赵女士带着8个月大的宝宝来到社区里的成长驿站,在驿站爬爬垫上玩耍,教宝宝攀爬。在她看来,官方的遛娃点胜在放心。
胡奶奶带着两周岁大的孙女前来,她认为,驿站更吸引她的,是每月两次的家长养育技能提升课堂。“我们老一辈给孩子带娃需要多学习,驿站课程更多一些就好了。”她说。
在记者蹲点的一个小时里,累计十多位家长带着宝宝前来,有的是宝爸宝妈、有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家长临时托管孩子,表示“忙完事回来接孩子”。
梁樱介绍,庆隆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辐射周边五千多名住户,排摸过来大概有100多个0-3岁的孩子。面对市场需求,和社区自主运营情况来看,她表示,驿站养护不仅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还需要专业人员来提供服务。
相较而言,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的婴幼儿成长驿站在照护服务的提供上更加“得心应手”。位于上城区天仙社区的婴幼儿成长驿站,紧挨着社区里的托育机构——一米国托育中心,记者在上午11时到达,驿站里10个家长在这里带娃,百来平方米的空间,宛如游乐场。
该托育园李园长介绍,由于一体化运营,不少托育园的家长也会抽空带着宝宝到驿站来,“一方面可以体验到家门口便捷福利,另一方面也可以享受托育园的专业照护。”
去年,天仙社区筹建婴幼儿成长驿站,便与社区入驻的托育园达成协议,在社区免费提供场地的基础上,托育园还将与成长驿站一体化运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该模式也起到了双向扶持作用。李园长发现,托育园的保育师在驿站带娃,颇受家长欢迎,不少家长体验到专业的照护服务后也会选择到托育园报名入托。在记者蹲点过程中,有不少宝爸宝妈表达有3岁以下的托育诉求,“主要平时没时间照顾孩子,家里老人带怕太辛苦。”
目前,天仙社区所在的托育中心已招托20个孩子。在李园长看来,家长在考虑孩子入托的问题上,主要考虑照护服务的专业性和价格,驿站像是中转站,让更多家长体验到了托育服务的重要性。
驿站如何发展,可持续吗?
“以前我们担心村里建了驿站没人来,现在才知道周边住户的婴幼儿照护需求量很大。”在余杭区瓶窑镇南山村,该镇幸福乡里综合体相关负责人景园长告诉记者,去年7月婴幼儿成长驿站在村里投用以来,每天平均服务80人次,这个暑假最多一天服务120人次。
相比城区的成长驿站,景静认为,乡村驿站更侧重于“一老一小”的管理服务,“驿站建设场地大多选择在养老中心,村里带娃的大多爷爷奶奶辈,我们希望满足辖区内养老育幼双重需求,因此需要投入更专业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团队,提升综合性的老幼融合服务。”
记者了解到,杭州今年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十四五”期间,计划每千名3岁以下婴幼儿拥有2家成长驿站,每个街道和乡镇至少有1家示范型的婴幼儿成长驿站。
建好驿站是第一步,考虑到未来发展,杭州市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营造育儿友好型社会环境,按照计划,今后杭城每个社区都将提供家庭养育科学指导服务,“需要通过培养社区专业的托育人员、提高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来实现。”
一方面,提高驿站运营的可持续性。对社会公共服务有着多年研究经验,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税根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就驿站的运营效果来看,提倡“政府+社会”共建模式,提供财政补助和民营资本奖补的方式,鼓励公益性托育服务,强化政府监管作用,激发成长驿站的内生成长动力。此外,建好还要用好驿站,提高全社会的托育意识,缓解社会带娃焦虑、育儿不专业等问题,需要专业人员不断提升服务素养和能力。
另一方面,提升驿站的服务水平。在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专任教师张卉看来,0-3岁照护服务关乎未来教育,“眼下,新生宝爸宝妈大多90后,对于托育服务的诉求呈现增长趋势,杭州在全国首创婴幼儿成长驿站是创新性尝试,在解决资金、用地等基础问题后,需要持续提升托育服务,建议根据0-3岁不同年龄层设置不同的养育照护课程内容,让驿站真正发挥服务效能,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国家发改委曾解读一项国内调查表示,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普惠性服务供不应求,发展托育对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育意愿,具有显著效果。可以确定的是,破解“不敢生、不想生”难题,从“有人照顾孩子”做起,杭州的婴幼儿成长驿站已经走出了关键一步。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