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平台如何赋能“新型工业化”
杭州日报讯 近日,萧山正式发布科研平台“星链计划”优享服务十大行动,涉及产才融合链、人才服务“Plus”、科研成果“星链新”转化、人才AI数智赋能、人才编制池蓄才等,加快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产才融合示范区、人才服务优享区。
以人才服务“Plus”专项行动为例,萧山将组建574人的服务专员队伍,提供“一对一”专员定制化服务,全流程做好人才服务。此外,还将迭代升级人才AI数智大脑,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编制池等,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为何命名为“星链计划”?
前不久,聚焦引才聚才和科研成果转化,萧山以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湘湖高新技术应用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和湘湖实验室等七大高端科研平台为主体,联合区内链主企业、创投企业等,联合成立“北斗七星”创新联盟。萧山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同于以往各大新型研发机构在各自相关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的模式,该联盟的揭牌,标志着萧山新型研发机构将从“单兵作战”升级为“联动共赢”,实现技术、人才、服务的融通与共享,进而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释放产才融合新动能。
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区,萧山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一直面临着科教资源不足、创新人才集聚度不高等“痛点”“难点”问题。改变始于2018年,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落户。五年间,研究院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24家,撬动企业研发投入2.04亿元,助力大胜达、杰牌传动获评首批浙江省“未来工厂”……
据悉,为重塑创新空间,萧山实施万亩要素保障专项行动,腾换近2000亩土地用于高能级科创平台和人才载体建设,给予物理空间、基础设施、运营支持、人才公寓“一揽子”配套政策保障。
得益于高能级科创平台“平台+”的赋能模式,萧山此前被列入全省首批创新深化试点,通过构建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格局,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范式。预计到2025年,萧山硕博研究生规模将达5000人左右,共建人才培养创新联合体25个以上,校(院)企联合实验室15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3000家,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8%。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