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相隔半个世纪的寻亲路 “邓家弄”小儿子回家了

文章来源:江南晚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2-04 10:15:09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跨越近半个世纪的挂念,母子相拥。

  “妈妈,我回来了!”这句话,安徽宿州的儿子王爱义和无锡妈妈倪泉娣整整等了近50年。母子从分开到再相逢,彼此心中皆有千言万语,幸福的哽咽和久久的拥抱,定格了这场寻亲相认的喜悦画面,所有在场者也皆感动欢喜。

  12月3日上午,在78岁母亲倪泉娣所居住的锡山区安镇水岸佳苑C区,从小区大门口到楼栋所在地的几百米路上,一路都是乡里乡亲里三层外三层的热情见证。

  上午11点左右,王爱义夫妇带着自己的儿女以及孙辈共十多人,在江阴寻亲团的带领下,来到倪泉娣所在的楼栋下。“妈妈,我回来了……”刚刚见面的瞬间,王爱义和倪泉娣在人头攒动的人群中,紧紧拥抱在一起,没有更多的言语,双方就是久久地头靠在一起,彼此都是泪花四溅,又哭又笑。许久后,王爱义说,“妈妈,这么多年我这边都挺好的,您也好吧?”“都好,都好!”

  “我也找过你好几次的呀!还写过好多信,这些信因为地址不对都退回来了,我自己好多次悄悄来安徽宿州一带寻找,但当时的关键联系人都不在人世了,一直没找到!”据悉,倪泉娣共生育有四个儿子,三儿子出生的时候,生活条件不佳,加上当时孩子爸爸开始生病,经人介绍,在三儿子八个月大的时候,把孩子送到了山东济南,养父在当地公安局上班;过了两年,又生下了小儿子王爱义,但这个孩子还没出生,爸爸就去世了,是个遗腹子。家里这么多孩子,顶梁柱又没了,倪妈妈觉得生活非常艰难,在中间人的牵线下,1976年左右将最小的3岁儿子送去了安徽萧县,当时接收孩子的是王爱义养父的妹妹,但这位姑姑两年后就去世了,养父对于更多的细节也并不知情,只知道大概在无锡羊尖附近,孩子的亲生母亲姓倪。

  对于王爱义来说,“找妈妈”这件事做了其实有几十年了,却总因信息错误导致无果。“我从小养父母就告诉过我实情,我是知道自己老家是无锡的,小时候因为家里困难,被送到了安徽。许多年来,养父母待我一直很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现在也过得很好。寻亲这件事,我自己做了30多年了,就是在我刚结婚时,我就带着妻子来无锡找母亲,但当时手头没有多少有用的信息,只知道老家可能在无锡的羊尖一带,于是我们专门在羊尖住了半个多月查找姓倪的人家,结果一无所获。”屡屡失望的寻亲路,没有让今年已经51岁的王爱义放弃,上网、上论坛,尝试过很多路径。

  半年前,王爱义在抖音上再次发布了寻亲讯息,并向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寻求帮助。锡山公安分局查桥派出所义警队队长李小平也是“促成”此次成功认亲的关键人物之一,“半年前,江阴寻亲团负责人蒋和琴主动加我微信,称有寻亲信息需要对接核实,表示很有希望能找到。蒋老师随后就把详细的寻亲资料发了过来,里面最有用的信息就是‘邓家弄’这个地名。恰好我是查桥一带土生土长的原住民,我知道这个地名就在我们那一带,于是开始了相关线索的排查梳理工作,前后整整找了5个多月。”李小平用自己的“铁脚板”,完成了对昔日“邓家弄”地名的大走访。

  昔日的“邓家弄”早已整体拆迁,相当部分原住民安置到了今安镇山韵佳苑四个小区和水岸佳苑四个小区,这八个小区的居住规模和体量相对庞大,总人口目前已超过10万人。“这五个月来,每天我都一户户上门走访从原先邓家弄搬迁过来的居民,白天居民家没人,就晚上抽空去,后在当地热心居民李伟良的指引下,发现一户原来邓家弄姓马的居民家很有可能就是王先生要找的亲人,听闻这家人曾有两个孩子小时候送到外地抱养,于是根据时间线开始重点对接,我拿了王先生的照片到马家去,发现马家兄弟的眉眼确实和王先生有不少相像之处,顿时觉得有戏!于是拉着我弟弟李新平一起去马家采集血样。”兄弟俩直接拿着血样就送到了江阴市公安局。11月28日,亲子鉴定结果刚刚出来,报告显示,两份送检血样亲权机会达99.9999997%,这个结果让李小平“激动得一夜无眠”,赶紧联系双方认亲事宜。

  (记者 陶洁 实习生高沁怡/文、摄)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