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推广25个制度创新性强、经营主体反映好、具备借鉴推广价值的案例。南京和苏州自贸片区分别有案例入选,让我们看看它们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芯火”双创平台如何链接全球服务
“国家‘芯火’双创平台链接全球服务”,是南京片区入选的案例。截至2022年12月,平台已累计提供公共技术服务超8000次,服务额超3.7亿元,支撑近600个芯片的研发创新。
作为全国首批获得国家级“芯火”计划的两个项目之一,位于南京片区的南京国家“芯火”双创平台依托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ICisC)与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NICT),围绕公共技术、人才培养、芯机联动构建专业化服务,建设涵盖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全产业要素的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据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案例主要有三大做法值得推广。搭建公共技术平台,降低技术研发成本。“依托龙头企业先进生产工艺,建立覆盖全球主流工艺产线的流片渠道,开通流片服务预约系统,为芯片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球流片渠道服务。”该负责人说,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芯片设计完成之后,因全球主要先进工艺线大多在境外,在委托境外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后,常常需要进口芯片进行功能及性能测试。ICisC拓展进出口货物物流报关付汇等服务能力,实现了对企业的晶圆流片委托及物流报关一站式服务。ICisC不断推动区域内国有仪器设备信息登记,已登记仪器千套,价值过亿元。截至2022年底,ICisC提供公共技术服务超8000次,服务额超3.7亿元,支撑近600个芯片的研发创新。
搭建芯机联动平台,降低产业链延伸成本。通过芯机联动服务,每年举办高端、大型行业活动十余场,促进企业供需对接,助力落地企业数百家。截至2022年底,“芯机联动”联盟成员单位达70余家,涵盖汽车电子、射频、光电、物联网、EDA、智能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领域。
搭建人才引育平台,降低人才集聚成本。2022年,培养产业人才31431人次,通过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赛事覆盖EDA、集成电路设计、应用环节,链接全国高校超400所;围绕企业需求,联合校企共建课程,开课超200场;搭建实训教学平台,提升学员实践能力,服务新区企业超百家,有效促进科教资源转化为创新资源。
搭建“跨境直播服务贸易”新场景
南京片区入选的“搭建‘跨境直播服务贸易’新场景”,是和溧水区的重点合作项目。
3月22日,中国(南京)国际电商产业博览会开幕。溧水直播电商产业基地的跨境电商直播间出现在展会现场,主播用流利的英语通过社交平台TikTok向外国消费者介绍蓝莓果干、玫瑰花茶、黑莓原液等优质农产品。溧水直播电商产业基地董事长沈潇说,近年来,公司搭建“跨境直播服务贸易”新场景,推出“跨境品牌+国内数字化赋能”发展路径。溧水直播基地与焦点科技旗下开锣网,联合举办跨境电商B2B出海活动,在拉美B端市场应用海外某社交媒体,首次采用海外社交媒体直播的形式,销售总额超70万美元。目前平台已与法国安德鲁集团、法国法匠集团、澳洲Bulla、蓓妮妈妈、倍乐果等14家知名品牌达成战略合作。
在国家相关部门看来,这个案例之所以入选,是因为三大创新特点。
助力品牌出海,推动跨境直播与本土产业深度融合。“利用出口B2B电商平台与海外社交平台直播相结合,帮助企业进行海外数字化营销+直播转化,解决企业在海外品牌建设费用高、效果不确定等困难。改变外贸出口通过邮件沟通、样品寄送的传统路径,极大提升外贸出口效率,实现‘一站式卖全球’。”南京自贸片区相关负责同志说。
创新服务出口,探索跨境直播服务贸易新模式。据介绍,在溧水,高标准打造1.2万平方米的直播电商产业基地以及O2O跨境电商中心、品牌孵化中心、主播培训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与海外各大商会及跨境平台合作,直接与海外品牌总部签订服务贸易(出口)协议,为品牌进入国内市场提供全链路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
打造孵化中心,完善跨境直播产业生态体系。建立直播电商产学研中心,与高校合作开设“互联网营销师”培养课程,帮助企业培养数字化人才。与企业签订定制式培养协议,引导数字化转型。与国内、跨境供应链密切合作,通过服务贸易丰富基地供应链体系,集聚跨境电商资源,形成全链条产业体系。
外国人来华工作更便利
“创新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服务”是苏州片区的入选案例。苏州坚持整体规划、闭环设计、系统集成,聚焦外国人才出入境和工作生活便利化,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更好吸引和服务外国人才。
精细化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服务便利度。对高端人才或经主管部门认可的人才,放宽年龄、学历或工作经历要求;积极推动已在长三角地区取得A类工作许可的外国人才兼职创新创业的无需重新申办或变更工作、居留许可。据悉,在苏州,高端人才办证时间最长不超过3个工作日,符合条件且材料齐全的可实现当场审批、当场发证。
推进绿色通道和配套服务。为高端人员居住、教育、医疗开辟绿色通道。优秀海外人才加快聚集。苏州引入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的国外人才比例达86%,其中有551名是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高端人才。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首个旗舰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自带国际化基因,集聚了大量的外籍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园区常驻境外人员近17000人,约占全市的50%;外国人才3546人,占全市1/3;持A类工作许可的外国高端人才1568人,占全省1/5;海归人才1.3万人,占全市1/4。
苏州片区相关人士介绍,下一步,他们将探索实施更多便利服务措施。深入实施《关于外国人才工作生活便利化服务若干举措(试行)》,优化外国人才签证办理,扩大外国人才R字签证范围,积极争取口岸签证权。进一步探索放宽自然人流动限制。积极探索试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互通互认,建立顶尖人才团队核心成员申请在华永久居留举荐制,争取外国人申请永居受理权,缩短审批时限。同时,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开展重点产业领域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建立国际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试点开展外国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服务,落地全国首个境外人士电子支付便利化工具。
推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创新发展
苏州片区的另一个创新案例是“推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创新发展”。苏州秉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管理理念,采取多种方式有力推进新型离岸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创新带来了什么实践效果?
首先是离岸贸易业务的快速增长。2022年,苏州全市共283家企业开展离岸贸易业务。2022年以来,苏州市依托“外汇服务银企行”开展线上线下专项培训5场,惠及全市企业120家、银行20余家。2021年,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苏州工业园区成为首批获得外汇政策试点支持的地区。试点政策获取后,园区大力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结算量连年翻番,园区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结算量占苏州市近一半。
建设综合服务平台。苏州新建立的新型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已初步实现90余家船运公司在线订舱数据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关务服务数据的整合。截至2023年2月,平台已有5.42亿条境外贸易数据,18家银行通过平台为44家企业登记640笔离岸贸易业务。
苏州片区相关人士介绍,为此他们出台了专项支持政策。其中,《促进新型离岸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专项支持政策,鼓励银行为企业真实合法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同时,规范统计口径。在有效识别具体交易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各类业务模式的申报统计口径,把好“数据关”。同时,聚焦以优化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相关要素配置为主的新型国际贸易发展,限制为虚增业绩、套取融资等特定目的的交易。
更为关键的是优化监管转型。开发上线新型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关务、提单、物流等境内外各类数据,以及企业主体信息、信用评价等各类信息,实现货物流、资金流、单证流及联合监管信息的相互印证,通过强化系统性监测、延展数据源验证和加强信用信息建设等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和监管协作。
记者 宋晓华 谭倩文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