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保障。红山街道曹后社区是红山新城的“大门口”社区,位于“三区四街”交界处、住宅小区多类别、民生诉求多样化,新城发展为老社区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基层治理带来难题。近年来,红山街道曹后社区深入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仙林经验”的治理举措,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从“一点”到“多个”,阵地前置延触角
党群服务阵地是基层党建的“物化”依托,是服务党员群众的有效载体,也是引领基层治理的实体阵地。老旧小区服务阵地的普遍缺失,制约着基层治理服务能力的提升。而在小区里有一个可供休憩的场所,又是老旧小区居民的普遍需求。
曹后社区借鉴仙林街道“一张网”织密组织体系的做法,聚焦党员群众集聚度和服务半径可集度,以网格为单位,通过改建扩建、阵地共建等方式,最大限度整合优化区域内各类资源,将党群服务阵地向小区、楼栋、商圈、园区等衍生。
近年来,社区先后打造曹后一村“文明长廊”、宁东机宿舍“邻里客厅”、曹后二三村“睦邻广场”等服务阵地,改造核酸小屋为“网格治理微站”。截至目前,已形成“1+6+3”党群服务矩阵,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1个中心点,覆盖辖区6个自然小区、1个商圈、1个园区、1个交通场站。如今,党员群众可以在家门口的这些阵地里学习交流、娱乐休闲,也可以享受各类志愿服务,还能向网格员、物业人员反映诉求建议,参与社区事务协商议事。通过阵地前置,有效延伸了党群服务触角。
从“末梢”到“前哨”,力量前置夯基础
基层治理没有“旁观者”,要充分挥各类群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变基层“末梢”变治理“前哨”。
借鉴仙林街道“一条心”党群联动共治的做法,曹后社区今年着重推进实施楼长培育行动,鼓励党员、居民骨干亮身份、当楼长,挖掘楼长68名,举办楼长增能培训4场,邻里一家亲活动8场,常态开展楼长值班日接待居民,让“我在曹后当楼长”成为居民共识。
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建立“茶评议事”模式,打破空间场地限制,把议事地放在小区广场、网格长廊、居民楼道;社工、居民、物业以及相关方亦不拘形式,或围坐、或站立,以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从议事主题展开,对社区的大事小情进行讲评、抒发观点、畅所欲言。同时在议事中发现更多潜在的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
此外,社区还聚焦了以往关注较少的小商户领域,打造“小而美”商户联盟,通过建立线上社群、提供优质服务、开展商户议事、搭建公益平台等,引领商户、凝聚力量、服务社区。该项目今年入选南京市第一批社区治理现代化创新观察点。
从“领题”到“解题”,服务前置提质效
基层治理的落脚点是服务群众。曹后社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实现“群众想要的”和“我们能做的”精准匹配。
曹后一村是原南汽职工宿舍,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500多户居民,却仅有一个非机动车停车棚,停车难、充电难困扰了居民多年。借鉴仙林街道“一线法” 推动干部下沉的经验,市、区、街相关部门三级联动,链接资源、投入资金,对位于红山路快速化改造后的闲置地块,进行了地面硬化、车棚加装。今年5月,两批敞开式车棚均全部完工,可容纳约140辆电动车集中停放,90辆电动车同时充电;同时针对原老式非机动车停车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加装了44个智慧喷淋设施,实现了居民让电动车有个“家”的“微心愿”。
此外,借鉴仙林街道“一家亲”汇聚区域资源的做法,曹后社区以“同城共筑”行动为抓手,联动辖区内外共建单位、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夕阳有约”长者巡回公益市集办起来了,“小修小补”服务做起来了,“童言有计”青少年活动议起来了,“公益种子”兴趣班开起来了……伴随着服务边界的不断延伸,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未来,红山街道曹后社区将持续深化“学仙林、见行动、优治理”活动,走出一条有组织、有服务、有效能的多方融合、协同发展的党建新路子,推动基层治理更精细、更高效、更多元。(通讯员 尹苏畅)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