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以“会”促“宜居” 以“建”绘“和美”?亚运赋能杭州城乡人居环境提升 助力全域加速迈向“共富大美”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6-19 10:04:22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杭州日报讯 从G20峰会到亚运会,杭州紧紧抓住伟大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展开了一场“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蝶变与跃迁,交出了一份将“人民至上”理念转化为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实践的成绩单。

“城乡建设,事事关系民生。而美好人居环境,是最大的民生。”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牢牢把握亚运会召开这一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机遇,近年来全市城乡建设系统从群众最关心的“住”入手,以“安居”“优居”“乐居”为目标,通过深入实施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提速、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创建、农房建设管理“一件事”改革、农村危房动态清零等,推动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同时,实行安置房项目直接相关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推动旧改结合未来社区创建不断补齐社区配套功能短板,以及通过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城镇建设、风貌整治提升、城乡绿道建设等持续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和公共服务均衡,以“小切口”融入共富“大场景”,下“绣花功”推动“精提升”,以高品质城乡建设彰显鲜明人民城市属性。

破立拆改转换腾挪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现代化大都市共富成色更足;城乡向美同频加速度,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城市温暖底色更饱满。

从“城中村”蝶变“城中景” 破旧立新重塑大都市品质宜居现代生活

2016年,G20杭州峰会隆重召开,江南名城初登世界舞台,吸引全球目光。也是在这一年,这座城市开启了一场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全面提升人居品质的大攻坚——以“将主城区城中村打造成‘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新型城市社区”等为目标,杭州正式印发《关于开展杭州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吹响城市加速更新的集结号和冲锋号。

至2020年,杭州圆满实施城中村改造五年攻坚行动,完成355个城中村改造,腾出了主城区近10万亩建设用地,为城市补齐功能短板、改善整体面貌、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品质能级、打造产业平台等一系列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块块“硬骨头”啃下去,一个个“城中村”蝶变为“城中景”——

钱塘江畔,随着108幢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杭州亚运村地块换上了新时代的亚运华彩,与“大莲花”“小莲花”等杭城体育新地标,共同组成了大都市的天际线,成为杭州当之无愧的城市封面。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域,全省首个获评国家二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标识项目……亚运会后,这里将转换为集商业商务、文化博览、运动娱乐、生态居住于一体的未来人居环境样板城区,满足两万余居民美好生活的需求。

大运河的两岸同样精彩。

曾经因环境脏乱差令人“无从下手”的花园岗村,摇身一变成为主城区最大的新建亚运场馆,全省首座集体育馆、公园、运动场、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体育公园——拱墅运河体育公园场馆群(大运河亚运公园)。“玉琮”(国球中心)、“杭州伞”(曲棍球场)的精妙设计浸透着江南韵味、彰显着杭州特色;全民健身中心屋顶约1万平方米的人工花海,种植着各种花卉植物,让整个公园四季都处在“十二花令”的氛围中,为市民提供都市中的自然栖息地。

城市环境,在大刀阔斧地破与立之间日新月异;居住品质,也在为民初心与建造匠心的精细耦合中不断升级。

2021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回迁提速”攻坚行动,加快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和回迁安置进度。市建委作为全市城中村改造“回迁提速”工作牵头部门,将回迁安置作为最大民生、头等大事,提速提效提质扎实推进。

一套高效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快速形成。

市政府成立“回迁提速”工作专班,市建委主要领导任“城中村改造回迁提速”团长、相关城区分管领导任副团长,建立落实专人联系制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实时抓”的工作架构,实行“揭榜挂帅、亮榜晒绩、用榜奖惩”的“三榜联动”机制,通过定期亮榜晒绩开展精准攻坚。

一系列创新破难、赋能提速的机制方法精准实施。

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积极探索现有房源(存量零星房源)+异地房源调剂相结合的安置模式;创新“改串联为并联”工作法,提前启动回迁筹备和分房工作;打破本村(社区)对应安置房回迁惯例,实行跨区域甚至跨城区房源调剂安置,不断缩短拆迁居民在外过渡时间。

一揽子凝聚民意、提升品质的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施行“阳光建管”让群众参与贯穿安置房设计建设及交付的全过程,落实“新建项目建设品质达到中等偏上商品房水平”要求,不断打造规划设计标准高、工程质量有保障、配套设施更完善、长效管理更有序的“最美安置房”;创新形成“预安置”模式,做到项目建设与回迁安置“双线并进”,不断形成从拆迁、安置房建设、回迁安置、首次登记至安置房小区长效管理的全过程闭环机制……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一个个全心加快建设的安置小区、一幢幢匠心打造的品质新房,一次次贴心细致的交付服务,一个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不断提升着回迁群众的获得感,高水平书写着共同富裕的民生答卷。

不仅如此,杭州还通过“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常态化,让更多宜居宜业新空间充盈在美丽杭州山水间。2017年至今,全市拆违8661万平方米,一处处“拆改”成果转化为美丽新貌、发展动能,为这座人民之城不断增添幸福砝码。

从“老破旧”演进“未来式” 细改精提绣出传统现代交融美好共富家园

在推进城市化、筹办亚运会的历程中,杭州不仅立足整体,大力度对城市薄弱落后地带进行连片拆迁重建,也聚焦局部,对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设施配套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进行改造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19年,杭州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四年行动计划,通过综合改一次、菜单式改造等,统筹推进老旧小区设施、环境、空间、文化、管理、服务等综合提升,打造“有完善基础设施、有整洁居住环境、有配套公共服务、有长效管理机制、有特色小区文化、有和谐邻里关系”的“六个有”宜居小区。

改变就在身边发生,美好走进每个日常。

夕阳西下、晚风送爽,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一区“九曲池”畔广场上,居民们漫步廊桥,或坐或站,言笑晏晏;清清水波映人影,一派热闹融洽。

“以前可不是这样子。”60多岁的居民郑兰娟1986年就住进了翠苑一区,作为杭州市首批建设的大型住宅小区,翠苑曾是杭州“老破小”的典型代表。如今,通过旧改,社区内昔日的垃圾堆变成了公共绿地,泥泞的小道变成了宽敞美观的林荫道,陈旧的房屋俨然变成了新居,臭水塘也成了真正的景观湖。“小区改造前先向我们进行了意见征询,每处改动都是大家一起决定的,现在小区环境不仅好了,生活也更方便了,居民都很满意。”

翠苑蜕变,藏着杭州老旧小区改造的成功“密码”。

“我们始终坚持让居民做主角、站C位,改造前‘问策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全力把老旧小区改到居民心坎上。”市旧改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旧改坚持“一小区一方案”、综合改一次,在推进水、电、气及线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更新的同时,着力破解老小区中公共服务空间不足短板,通过全面排查、整合利用、存量提供、资源共享、复合使用等方式,因地制宜增设各类服务设施,有效促进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从“点上开花”到“全域深化”,从“建管并举”到“神形兼备”,从“有机更新”到“美好常新”,一个个老旧小区正不断蝶变成为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服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的幸福美好家园。

2019年至2022年,我市已累计改造2000年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1057个,改造面积3038万平方米,惠及住户超41万户,超额完成了上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四年行动计划原定“改造950个小区、3300万平方米”的任务,市民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支持率达98.9%、满意率达96.3%。

“四十不惑”的翠苑,更新故事还在延续——去年3月,翠苑一区未来社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启动,郑兰娟和小区居民们的幸福指数持续“加码”:可以智慧点餐的老年食堂,能唱歌跳舞下棋还有医生定期诊疗的邻里中心,停车5小时不收费的“亲子车位”,能感知水箱内水位变化、向社区发出警报的“聪明”马桶……

从老旧小区改造,到未来社区创建,“高龄”小区不断“逆生长”,折射出这座城市对美好人居迭代升级、孜孜不倦的追求。

“未来社区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平台,是‘让老百姓幸福’的新平台,是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引领性工程、战略性工程、标志性工程。”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坚持党建统领,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心,以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为重点,以特色文化彰显为内核,以数字赋能为引擎,将“一统三化九场景”贯彻落实到城镇社区建设、管理和运营全过程,在全省未来社区共富基本单元建设跑道上展现出范例城市的头雁风采和领跑姿态。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300个未来社区创建,其中有252个项目列入省级试点、创建名单,40个项目建成并通过验收(其中省级29个),未来社区创建数量、建成数量全省第一,未来社区理念正日益成为全域更新改造的普遍形态、普适要求。

一个个邻里中心拔地而起、15分钟生活圈不断形成,为居民提供触手可及、出门可达的优质公共服务;一个个富有烟火气、人情味的人文社区,让建筑的集合体变成有温度的生活体,实现了从“造房子”向“造生活”的转变。

迈入亚运之年,美好家园风景线愈加靓丽。

今年以来,市建委以“匠心提质绣杭城”专项行动为抓手,高质量深化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推进未来社区创建,让更多美好“民生愿景”变成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将一个个高品质“美好家园”打造成亚运城市标志性成果。

从“六美共美”到“全域大美” 美丽迭代激活振兴动能打造和美乡村

向美向新,城乡同频。亚运的东风,也吹进了杭州百镇千村,让乡村人居环境的宜居宜业和美底色更浓更亮。

2016年起,杭州全面启动小城镇综合整治行动,率先从“环境美”切入,向小城镇“脏乱差”顽疾“宣战”,并联动破解镇村规划不合理、设施滞后、特色缺失、管理薄弱等问题。

快马加鞭未下鞍,五年任务三年完成,杭州乡村面貌自此焕然一新。

到2019年8月,全市149个小城镇全部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提前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受益人群超过200万;全市小城镇省级样板共69个,小城镇达标乡镇数量、优秀区县数量、样板小城镇数量和样板创建率均居全省前列。

紧随其后,“迭代版”美丽城镇建设接踵铺开,在“环境美”基础上叠加“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数智美”,从“面子”向“里子”纵深,推动城镇村庄系统更新升级。

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完成美丽城镇各类建设项目4174个,创成省级美丽城镇样板55个、市级样板99个,数量居全省首位,实现了美丽城镇建设首轮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三年创建期间,全市美丽城镇基础设施实现了大提升,新增城镇道路约858公里、大型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79个,改扩建医疗设施8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7个、邻里中心15万平方米,改造小镇客厅67个、老旧小区154个……一个个“美丽小切口”,不断催生乡村和美宜居“大场景”。

从“六美共美”到“全域大美”,杭州美丽建设不断深化、延续、升级。

2021年起,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杭州快速推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在全域展开,以“自然、传统、现代、和谐”八字方针为引领,打造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一张图”“一盘棋”“一张网”,集中整治“老、弱、难”城乡风貌痼疾,切实推动杭州城乡风貌新生、多元板块精彩纷呈。

“我们突出跨域措施谋划、一体化打造和数智赋能,强化风貌特色彰显、业态迭代升级和经验模式提炼,不断做大共富城乡融合基本单元,加快打造跨区域、跨流域、跨领域,多元融合、系统集成的‘杭州意象’。”市风貌办(市建委)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创成市级城乡风貌样板区38个,各项指标领跑全省,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实践中实现了率先破题、示范先行。

环境好了、配套多了、功能齐了,和美乡村掀起“回归潮”。

两年前,余保初和老伴决定从建德市城区搬回老家寿昌镇。十几年前,夫妻俩费了好大劲才进城,如今“逆向”而动,余保初直抒原因,当年离乡是感到小城镇环境“既不如村,更不如城”;如今回来是因为“人到寿昌不想走”。“现在我们就好像生活在景区里,每天打开窗户看到的就是—派美好的自然风光。”

萧山区楼塔镇乡贤楼中平则把自己的公司迁回了楼塔,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康养村舍,近两年还将再投入5000多万元,上马新项目,带领更多乡亲致富。“现在楼塔通了高架、连接高速,交通便利,设施齐全,营商环境很好,很适宜创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更多乡贤回家乡,“这里的山山水水,值得千千万万人看。”

亚运元素也不断融入一个个城镇村庄,为这份美丽增添了一份属于这个时代的别样风采。

站在桐庐县瑶琳镇亚运马术公园里向江眺望,4.1公里的高品质绿道串起一条亮丽的沿江风光带;208省道沿线及场馆周边建筑立面保留了传统的白墙灰瓦,具有现代感的弧顶围墙和场馆遥相呼应。抓住“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契机,瑶琳正策马奔向“全域景区”。

北支江南岸、富阳区东洲街道华墅沙村,“山形水韵”的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与富春山居画卷和谐相融,两跨空间异斜拱桥设计远远望去如同双臂大开喜迎八方来客,以亚运之力为北支江两岸产业振兴提供强大驱动,打响“滨水亚运”品牌……

亚运加持,杭州各个乡村的山水画卷美得有支撑、美得有底气、美得可持续。

从“品质农房”到“品质村居” 创新理念加速美丽质变推动惠民强村

幸福的实感,来自城镇、村居环境的整体改善,来自切身居住条件的提升。

“建好房,住好房,是农村群众最大的民生。”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创新提出农房建设“四房”理念,即让老百姓选“称心房”、建“放心房”、住“顺心房”、有“致富房”,借助“数字第一城”的技术优势、制度优势,构建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并上线“美丽农房”,打通了农户、市场、专家、工匠等与建房相关方的信息瓶颈,实现各相关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有效避免镇村反复填报信息、村民多头申报现象,加快建房审批效率的同时,实现群众建房审批“零次跑”。

流程再造,审批管理更便利了;系统迭代,服务功能应用更齐全了。

在注重总体风貌管控的前提下,杭州根据地域特色,编制农房设计通用图集上传系统,让建房村民可在线免费选用,还有VR图集,让村民“身临其境”看房型;打造“材料超市”和“工程造价”模块,每月公布建材信息价、品牌和合格证等内容,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了解建材市场情况和房屋造价;农村工匠积分管理体系模块则汇聚了全市各地建筑工匠的积分信息和评价情况,村民可选择合意的工匠、进行满意度评价,倒逼工匠提升自身综合业务素质和建房水平……

一幢幢品质农房,不仅托起村民的安居宜居梦,也成了乡村振兴、富民强村的动力引擎。

如富阳区场口镇东梓关村因独具特色的杭派民居“出圈”,成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绝佳注脚,一举成为大家争先打卡的旅游“网红村”;建德市乾潭镇胥江村打造杭派民居示范区,并出租给社会资本进行专业运营,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2万元……与地域特色、风貌、产业相结合,杭州充分挖掘农房原有“乡土价值”,引入民宿、农家乐入驻,使村民房屋出租平均收入从5万多元提升到20万元,游客人数上涨200%。

为村民建房做好服务,也为困难群众住房夯实保障。

“我们高度重视农村弱势群体住房困难问题,锚定‘一户不落、动态清零’的工作目标,通过完善相关政策、规范救助程序、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压实各级责任主体,明确‘一户一方案’,持续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作。”市建委村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至2022年,杭州累计完成新建农房46732户,困难家庭危房改造8851户。

不仅如此,市建委还坚持对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治理实行常态化管理,开展全面细致的危房改造“回头看”,落实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即时救助”政策,做到“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及时做好“解危”工作。

改善农村水环境,也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在农村污水治理的道路上,杭州先行先试、破难解题,始终坚持“水清、无味、点绿、景美”八字方针以及“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的“五全”理念,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断提质提效。

2016年底,杭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并在此基础上于2018年启动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三年行动,农村污水治理处理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优。

近年来,杭州农污治理不断创新开拓,先行先试多个“首创”:在全国首推农村污水分级处理分级排放,将回用水分为灌溉、滴灌、喷灌等方式,最大程度发掘利用农污的资源属性,让污水变肥水;首创“农村污水零直排村”概念,探索农村地区污水再循环、再利用的新模式,打造 “治理闭环”,为浙江、全国农污治理提供“杭州样本”……

绿水农家绕,乡村展新颜;绿道连城乡,携手奔共富。

“一步一风景,一道一特色”的绿道建设,也成为杭州优化人居环境、高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鲜明标签。以“五道理念”(生态之道、健康之道、智慧之道、文化之道、经济之道)为引领,一条条绿道融合传统与现代,串联历史与人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城乡居民在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共享低碳富氧的绿色生活。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