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灯笼高悬,红缨飞舞、鼓声镗镗。1月15日,2023年红色李巷兔年村晚在溧水李巷红星大礼堂盛大开幕。今年的李巷村晚民俗歌舞样样俱全,南派舞狮、打五件、红腰鼓、黄梅戏……村民们与溧水当地各级文艺院团、民间艺术组织一起,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乡村春晚”。
多方携手,共绘佳节
近日,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启动,溧水区红色李巷“村晚”活动再度入选,红色李巷也是今年南京唯一获选参加的单位机构。从最开始只是村民小规模自发组织的“草根晚会”,到拥有自己的专属剧场和舞台,红色李巷的“村晚”名声越来越响,已然成为红色李巷又一个响亮的名片。 如今的李巷村晚,已经从村民小舞台变成了溧水当地广泛参与的大联欢。腰鼓铿锵、错落有致,由溧水区晶桥镇、无想水镇演艺队带来的腰鼓表演《鼓动天地》拉开了李巷村晚的序幕;由南京国家农高区带来的舞蹈《江南雨》意境优美,步伐摇曳中尽显江南水乡的静美怡人;由李巷教育培训中心带来的合唱《红蜻蜓》,更是在萧瑟的冬日里唱出一片春的活力与憧憬……村民自导自演、民间艺术团体百花齐放、本土企业单位积极参与,这场大联欢,成了溧水这个新春亮眼的“开门红”。
民俗传承,精彩纷呈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南京溧庆黄梅戏剧团《谁料皇榜中状元》一开嗓,现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凭借着婉转的唱腔,深受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喜爱。“我们上一年虎年村晚展示的是京剧,今年是黄梅戏和越剧,明年我们还会争取其他优秀戏种登台演出,让更多的村民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本届村晚执行导演李嘉杨介绍道。
除了黄梅戏,本届李巷村晚还呈现了多种民俗表演,可谓是惊喜连连。“脑壳一转,面孔说变就变,眼睛一眨,变换瞬息之间。”在歌曲《变脸》的密集鼓点中,杂技变脸、抛草帽掀起了一阵高潮;一条高脚凳,绑上大锣小锣,鼓、镲和匀板样样齐全,一顶礼帽,身上的红马褂盘扣整齐,只等锣声一响即刻开唱——作为南京市市级非遗保护项目的民俗表演《打五件》一出场,就吸引了在场观众的眼光;起势、奋起、惊跃、过山,在一气呵成的舞动造型中,威猛粗犷的南派舞狮表演,成了本场村晚中格外亮眼的一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乡村演艺人才,展现乡土乡情魅力,李巷村晚,给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一份别样的艺术力量。
经典传唱,精神赓续
红色李巷作为抗战时期新四军苏南抗战指挥中心,有着“苏南小延安”的美誉。如今的李巷村落,仍然保留着陈毅、江渭清、钟国楚等新四军领导人的旧居。池塘垂细柳,桑榆隐旧墙,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容纳着当年烽火里的无尽故事,也蕴藏着传唱几十年的军民鱼水情。
“爹娘我来养,有事乡亲们帮,你放心上战场,多打胜仗多缴枪,为国立功劳,我在家乡也荣光。”一曲男女对唱的《金银花》,婉转倾诉战火年代一对爱侣的信任与托付。作为1943年歌剧《山乡曲》的主要插曲,《金银花》凭着朗朗上口的调子、委婉深刻的军民情深,在苏南根据地广为流传,并传唱至今。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红色李巷是新四军贯彻中央指示东进苏南抗日最先到达并建立模范根据地的中心区,新四军的铁军革命精神,直到现在也深刻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
唱出对未来美好期盼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豪情壮志的《领航》,唱出爱党爱国的赤子情怀的《我爱你中国》——或欢快、或磅礴、或昂扬,曲调之中满是对党和国家的深情告白。最终,本届村晚在一曲《明天会更好》的合唱中落下帷幕。烟花绽放,在李巷的夜幕中绘出深切的新春祝福,也绘出一副崭新的红色画卷。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