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 正文

新春走基层 | 打给种粮大户的拜年电话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1-28 12:18:59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五。江苏省建湖县颜单镇任杨村五组。

一大早,气温跌到零下,52岁的徐正青和往常一样来到自家的田垄上,蹲下身,用手指拨开土,麦子还在冬眠。

“明天进‘五九’,天寒小麦还没‘起身’。”去年11月下旬,连续阴雨使得小麦的播种期延迟,和土地天天打交道的老徐深知,这批晚种的麦子要感知春天的到来,还得等上一周时间,“2月4日打春,地温就上来,万物萌发。”

“要下肥了,最迟这个月底。”田野空旷,寒气从裤管往里钻。徐正青告诉记者,这方圆2000多亩都是他的麦田,上个月又在县开发区流转1850亩,加上在宝应县的3000多亩,他有7000多亩地。

作为17岁开始种地的“老把式”,老徐说收成最好的是2015年,“水稻扣除标准水分,亩产达1520斤。”去年的收益也不错,仅小麦就纯进账400多万元。“奋斗的结果不仅是汗水换来的利润有多高,我对土地、对粮食的感情,更多是在开镰后的产量有多高,那时候比数钞票还开心。”

“新年好!徐总生意兴隆!明天公司那边有人吗?”一个陌生电话从苏州打来,对方想买些优质米送给外地朋友。老徐热心回应,“这样的订单电话每天都有,春节后更多。”

麦田尽头,是江苏正清米业有限公司,那是老徐和妻子打拼半辈子的家业,是他们辛勤耕耘的收获。

绿色大米加工中心内,烘干线输送过来的大米不落地,两条流水线日加工粮食150吨。仓库里,排满保养过的各种农机。

家就在仓库的另一头。妻子杜广青正在厨房忙碌,一灶旺火,牛肉的香味交织在蒸腾的雾气中。从安徽老家赶来和他们一起过年的丈母娘给女儿打下手。团聚的时刻到了,徐正青的几个兄弟赶过来,还有种粮、养鱼、养蟹的朋友们。

“徐哥新年好!我在武汉给您拜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不会忘。”微信电话响起,那是来自武汉志愿者徐敬阳的问候。3年来,这份遥远的问候从未间断。

3年前,疫情暴发,徐正青的一个义举让他与武汉有了更多的联系。

“看到新闻里国家派遣医疗队驰援武汉,我就和儿子商量,看看能做点什么。”老徐说,当时自己就想给武汉人民捐大米!

“对,捐最好的!”儿子徐扬键支持他。

“必须的!”老徐坦言,这10多年,依靠国家惠农政策,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日子好了,更要感恩党和祖国,回报社会。

第二天, 借来两辆三轮车,父子俩将90200斤“南粳46”拖去加工厂,“拖了四趟,碾米机转了一天两夜。”

“捐多少?”父亲问。

“5万斤!”儿子说,“‘5万’与‘武汉’正好谐音。”

3年前的正月初五,一批满载徐家父子情谊的建湖大米踏上援鄂之旅。也是那时,徐敬阳与“徐哥”结缘。“粒粒大米援湖北,万万楚人念正清”“江苏湖北共讲述,正清米业献真情”,公司会议室挂满武汉送来的锦旗。

当年,建湖县淮剧团取材这一真实故事,编排大型现代淮剧《谷家大事》,讲述苏北种粮农民的义举,书写普通人的家国情怀。首演结束后,老徐作为故事主人公原型被请上台:“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能做的。”

父亲嗓子嘶哑,儿子肤色黝黑。“我就是农民的儿子嘛!”28岁的徐扬键打趣说。他的身上,还有着多重身份——盐城市人大代表、市劳模、市新长征突击手。

从小看着父母起早贪黑在田间忙碌、10岁开始为30个工人做饭,长期的耳濡目染,徐扬键对农业充满感情。2017年大学毕业后,学市政道路桥梁专业的他决定跟着父母扎根土地。

“低下身段,沉下身去,脚不离田,一定要把田种好。”老徐一直用这句话教导儿子。1月5日,出任任杨村党委副书记的徐扬键肩头担子更重了,他在朋友圈写道:今后要做示范、做标杆,带头富、带民富。

一杯清茶,几捧瓜子,亲朋好友们陆续赶来,围桌而坐,欢声笑语。

老徐的手机又响了。电话是颜单镇敬老院院长苗军打来的:“今天是接财神的日子,祝老哥好人行好运,事业红火,这份善心和温暖一直被传递。”

“无亲无故,他还常来看望我们,每次都不空手。”看记者来采访,困难户沈学材特地赶来。不仅逢年过节,就是平时,徐正青都会常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年前,徐家父子给村里五保户、老党员、困难户送去大米、水果和慰问金。

如今,有10多位村民成了正清米业的工人,人均年收入7万元。周边10多户种粮大户也跟着老徐学技术、种好田,就连农资采购、收割时的作业费都因抱团获得实惠。

“周边有些人在创业路上跌倒了,我考虑着怎么拉他们一把。”新的一年,老徐想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

徐家大院的西北,是800亩正在休耕的田畴,不时有喜鹊和白鹭飞来,悠闲觅食。为种出品质更好的大米,这里一年只种一季稻。“藏粮于地,让土地休养生息。待到4月中下旬,‘南粳46’就能育苗了。”沿着徐正青手指方向,再向北7公里,就是九龙口,湖荡湿地的好水滋养,丰沛的阳光雨露,加上辛勤的耕作,老徐父子相信,他们会孕育出品质更好的粮食。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