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 正文

奋进江苏 “声”动春天

文章来源:中国江苏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3-03 06:51:00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树发新芽,草生新绿,江苏这个春天来得格外早。

希望升腾,奋力奔跑,大江南北激荡着春的旋律。

听,广袤田野里农机的铁犁正翻开泥土。复苏的大地,蚯蚓拱泥发出“吭哧吭哧”声,小甲虫“吱吱”叫唤,新种子正在攒劲,根茎在“滋滋”吸水,植物正“嘶嘶”拔节。潺潺流水滋润着每一寸土地,也滋润着广大农民的心。

听,生产线上机器在欢快飞转。“轰轰轰”,在制造业的最美旋律中,产品成型下线,产能产量日益提升。汽车“滴滴”、轮船“呜呜”,伴奏物流的奔忙不息,江苏制造,向世界进发。

听,建设工地上打桩机正打下发展根基。瓦刀翻飞,“叮当”作响,建设者们正铆足干劲、争分夺秒,用执着和汗水奏响劳动者的奋进之歌。从江底到高空,隧道在伸长,桥塔在“长高”, 现代化作业现场正努力“拼”出一幅又一幅壮美画卷。

听,实验室里各种仪器、科学装置在快速运转。不恋春意闹,不惮板凳冷,科研人员们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一次次向难题发起挑战,以创新为鼓点,奏响江苏科技最强音,创造澎湃发展新动能。

听,长江江豚在戏水、太湖洪泽湖水鸟齐飞。芳菲常应季,物候有节律,大自然如期向人类发出春之信号。树枝上,草根下,泥土里,到处风箫声动……万物爆发生命的欢歌,述说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听,大街小巷处处传来老百姓的欢声笑语。校园里,又闻孩童追逐嬉戏的欢闹声;小区里,老人们酣歌起舞,乐享春光;景点里,人们在摩肩接踵中,重温“人从众”的热闹……人间烟火最可亲,熟悉的生活又回来了!

听,这就是江苏。十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处处是一幅幅抢干、快干、实干的场景。“开年即开工,开工即满弓”,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奋斗足音,一个个起步即冲刺的奋斗身姿,永远蓬勃向上,催人奋进。

抢抓好春光,笃行不怠谋发展,8500万江苏人正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奏响奋进新征程的新“春”乐章。

记者 白雪 王晓映

经济强劲复苏的春天

鸟鸣啁啾, 景区迎回游客声

记者 颜 颖

2月下旬,乍暖还寒,旅游业复苏回暖的信号已在南京市浦口区不老村强劲释放。

2月21日上午10点半,天气晴好,记者沿着石板路主干道走进村落,啁啾的鸟鸣,风吹树梢的摩挲声,民宿门口黄狗欢脱的犬吠,在这个静谧的小村庄回荡。眼下虽是旅游淡季,但仍能不时遇见正在惬意散步交谈的游客。

不老村位于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由浦口区江浦街道开发建设,南京时代一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运营管理。

春风轻拂,拾夕工坊门前的风铃正迎风作响。推开小门进去,原木色的4个房间均朝南而建,墙上、桌上满满当当陈列着首饰压花、艺术插花等手工作品。店铺主理人刘玲玲正指导几名游客做手工压花。

“拾夕工坊是以花植为主的手工作坊。我们以山里的自然植物为原材料,做一些衍生手工产品。平时也开一些亲子课程,最近在忙‘女神节’活动。”刘玲玲介绍道。

“过去三年疫情反复,旅游业整体都很困难,有时没有客人,只能自己陶冶情操,没想到就这样挺到了第四年。”刘玲玲感慨,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明显感受到旅游人流在增加,村子里也渐渐热闹起来了。

新春孕育着希望,刘玲玲也有着新打算,“最近计划将一个房间改建成独立咖啡屋,游客做完手工能喝喝咖啡。昨晚忙到9点半才回家。”

走出拾夕工坊,漫步村道,鹅黄的腊梅已然开放,点点香气沁人心脾。水车前,一对情侣正举着“囍”字拍摄艺术照,不远处的农家乐正在刷墙、装点院落。

记者注意到,村道两侧土地刚刚翻耕过。“这是格桑花田,花种已撒下,4月会开花。” 时代一德营销经理朱霞告诉记者,“开春以来,游客明显多了。上周末停车场和马路边都停满了车,2月中旬已接到3月份十几个团体活动订单。”民宿、餐饮、户外露营地、丛林及水上项目、围炉煮茶……这几年,村里也没歇着,今年打算再建一条小火车道,设计一条观光线。

随着山体泛绿、春暖花开,不仅不老村迎回人流,江苏旅游业正孕育着蓬勃的新希望。

人声鼎沸,店铺弥漫烟火气

记者 田墨池

机器的叫号声、热情的招呼声、酒杯的碰撞声……2月25日晚7点半,南京小厨娘淮扬菜(金鹰世界店)座无虚席。

店内,每一桌都被蒸腾的热气笼罩,服务员送餐倒水忙得不亦乐乎。店外,叫号屏上显示还有31桌小桌在等位。“现在排队的话,需半个小时以上才能用餐。”门口迎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周末排队等位成为常态,包间预订需提前3天。眼下,餐饮业回暖复苏,城市“烟火气”正加速归来,餐饮店铺又迎来了久违的“人声鼎沸”。

“这种热热闹闹的感觉又回来了,真好!”餐厅经理陈冰洁说,这边的地理位置较好,与住宅区、写字楼邻近。这几天,工作日午市的客流量基本处于满座状态。周末中午11点半到12点半、晚上5点半到7点半是客流高峰,日均客流量达1000人次。晚间翻台率平日2次左右,到了周末能达到3至4次,基本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

餐厅里人声鼎沸,后厨里热火朝天。走进厨房,只见荷台上放满了即将配菜的食材。另一侧,热气腾腾的香菇红烧肉已在厨师的翻炒下泛出鲜亮的色泽,阵阵香味扑面而来,许多顾客已在座位上大块朵颐。

“人流动起来,‘烟火气’就浓了。看到客流量回升这么快,员工干劲更足了。”堂食回归,外卖依然保持着活力。“当下门店推出的青团、春笋类春季新菜品很受欢迎。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位顾客,服务好每一桌客人。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陈冰洁说。

汽笛嘹亮,外贸企业忙出海

记者 王梦然

2月25日,随着一声嘹亮的轮船汽笛声,45个集装箱从扬州港起程。这批货物将途经上海,辗转马六甲海峡,25天后抵达印度那瓦西瓦港,成为2200吨/天大豆压榨项目建设的关键物料。“相信这个春天,码头的汽笛声一定会此起彼伏,我们也将迎来忙碌充实的外贸红火年。”迈安德全球销售副总裁李旭东满怀信心。小年刚过,他就开启了出海之旅,拜访了迪拜的合作伙伴。参观企业、签订合作……眼下,来自美国、印度等国的客商络绎不绝。

走出去、忙起来,时隔三年,外贸企业终于盼来了“复苏时刻”。李旭东介绍,年后至今,企业陆续有20多名员工奔走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合作商介绍企业方案、规划建设油脂装备项目。“近几年,企业出口份额占到总销售额的30%-50%,合作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地区需求量增长很快,业务关系逐渐稳定。”李旭东难掩骄傲。20年来,企业坚持扎根“油脂装备”这一细分领域,如今已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龙头”企业,今年销售额预计将突破25亿元。

迈安德的“国际朋友圈”越扩越大,“技术”和“服务”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方面,企业聚焦巨型浸出器等关键技术,研发出可适应大规模生产的“拳头设备”,设备每日榨油量从1000吨提升至6000吨以上;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即便在全球疫情反复时,迈安德也通过线上签约、远程诊断等信息化服务手段,稳住了订单、赢得了口碑。中餐、西餐、素食、轻食……信手拈来,迈安德企业的大厨“进修”了多类菜式。“做生意,也是交朋友。外贸企业‘走出去’,代表的是江苏品牌、中国形象。”李旭东深有感触。

当前,以智能高效、低碳环保为特点的迈安德3期工程项目建设正热火朝天,总投资达10亿元,投产运行后将助力企业向淀粉糖装备和发酵、酿造装备等领域再开拓,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江苏企业正乘着春风,逐浪全球。

各行各业奋进的春天

“地下尖兵”,穿越长江深处的“交响曲”

记者 蔡姝雯

“各班组注意!所有人员到位,准备掘进!”2月20日,中铁十四局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左线盾构隧道里,“创新号”盾构机机长薛震一声号令发出,随之而起的是呼啸的风机声、轰轰的盾构机刀盘切削声、哗哗的泥浆管道运输声……与此同时,大型轮轨式龙门吊将数吨重的管片轻轻抓起,稳稳地落在隧道地下线……

江边春寒料峭,江底热火朝天。从2021年8月开始发掘,直径15.07米的“创新号”盾构机至今已满负荷工作500多个日夜,攻克4个一级风险源,累计掘进2060米,完成了隧道总施工任务的88%。春节期间,盾构机面临下穿长江南岸大堤抗滑桩这个一级风险源,为避免长时间停机对大堤造成扰动,各班组加班加点,一鼓作气完成了穿越任务。

作为目前国内施工难度与技术要求最高的隧道工程之一,“钢铁蛟龙”也曾遭遇“拦路虎”——一段长达310米的断裂破碎带。断裂破碎带岩层上软下硬,石英含量超过80%,导致掘进难度极大。“平时最快一天能推进18米,遇到断裂破碎带,第一个月只推进了26米。”项目机电部部长王晖回忆,大家焦急而不慌乱,不断摸索,最终用5个月时间安全穿越这段断裂破碎带。

“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王晖说,接下来盾构机还将穿越地铁5号线建宁路站一级风险源,即从地铁基坑的下方穿过,隧道顶部离地铁站底部最近距离是12.6米。目前,项目部通过充分调查、勘验、研讨,已制定好施工方案,所有人员已准备就绪,确保盾构机安全穿越风险源。

春风浩荡,长江底下50米深处,“钢铁蛟龙”在“地下交响曲”中勇毅前行。未来,该过江通道将成为南京长江大桥的“姊妹通道”。届时,双向6车道的江底隧道中,回响的将是日通行9万辆汽车的穿梭声。

移动实验室,挺进深远海的“前奏曲”

记者 杨频萍

2月24日上午,记者走进中国船舶第七〇二研究所。这里背靠青山,毗邻太湖,水汽氤氲。门内广场两侧,“蛟龙”号、“奋斗者”号那一排醒目的深海潜水器等比例模型与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大楼一起,孕育着船舶工业新一年的光荣和梦想。

大楼外,山坳寂静无声;大楼内,键盘敲击声、图纸哗哗声……不同项目组的科研人员争分夺秒,为新一年的扬帆远航奏响序曲。

“流场数值有没有实现优化设计的目标?”“海军部系数是否还可以提高?”在楼内一间会议室,全球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正在热烈讨论。

墙板上挂着工程目标图,手边是迭代了无数次的方案设计。太湖实验室海上浮式装备研究设计所副所长倪其军告诉记者,在太湖实验室,各类重点科研攻关任务都已进入了“加速跑”模式,深海重大项目论证工作正紧锣密鼓开展。而他所在的项目组也早在春节前后,就为这艘“前所未有”的船的建造签约“查漏补缺”,进一步优化指标、细化设计方案。

“这艘船将成为太湖实验室走向深远海的核心试验装备,是一个移动的海上实验室。”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主任张海华表示,目前,团队已一步步攻克总体设计和综合电力推进系统集成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完整构建了智能技术试验船试验体系。

“我们将在这艘船上开展智能器件、设备与系统的海上测试验证与示范应用。”倪其军介绍,鉴于项目的前瞻性、挑战性,国内多个高水平科研团队组团作战,边研发边应用,“为保证船舶2024年年底能交付测试,各系统成员都在倒排时间,挂图作战。”

江苏是船舶工业大省,船舶与海工装备总装制造规模约占全国40%,从江苏到全国,船舶与海工产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十分迫切。在智能技术实验船研制团队的眼中,这艘总长110米、排水量约7000吨的绿色智能船舶已在春天“启航”,“响应海洋强国战略,我们一起冲锋!”

拔节声声,示范田里的春耕“进行曲”

记者 张 宣

“再下一场春雨后,跟着追一次肥,今年麦子长势应该很不错!”2月20日,跟随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技术指导团队的脚步,记者来到高邮甘垛镇种粮大户彭必来的小麦田。

春风吹拂,麦苗轻轻晃动,脚下沙沙作响,麦田上的绿又浓了一层。彭必来满脸喜气,“‘扬麦33’ 品质好、抗病性强,我去年试种了120亩,今年扩了一倍,预计亩产1200斤左右。”

“扬麦33”是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采用分子育种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选育出的高抗赤霉病、抗白粉病“双抗”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历时近20年。由于种子“芯片”内植入了“抗病程序”,“扬麦33”身体很棒,产量也很高,成为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并作为唯一小麦品种入选2022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

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世界性病害,不仅会导致小麦大幅减产,大流行时甚至会导致绝收,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威胁和种业重大“卡脖子”问题。目前,“扬麦33”正在长江中下游赤霉病重发地区推广,力争实现“减药”增效的目标。为做好示范推广,技术团队在院所、田间不辞辛劳两头跑,跟踪随访指导农田管理工作。“此时正是春季管理期,做好水肥管理、除草化控,为小麦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小麦研究室技术指导团队副研究员刘大同告诉记者。

除了下农田指导,刘大同每天的头等要事就是到示范种植基地下田观察记载,查看麦苗长得好不好、农艺性状怎么样。“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释放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九方面部署中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良种培育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春天是育种科研的关键期,我们将围绕粮食抗病性、产量提高、品质改良等方面不断努力,以创新为突破推进种业跨越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百姓笑容绽放的春天

春风送暖,快递小哥忙而乐

记者 刘 春

2月21日,早上7点不到,伴随粉橘色的朝霞,记者来到位于南京江宁区的顺丰速运龙运营业点,此时站点约20名快递员正忙得不停脚。“快递量多,咱们有可能涨工资。”“等忙完这阵,一起踢球啊!”……80后快递员胡道亮站在传送带边,一边快速卸下清晨运输车送来的第一批快递,一边和其他快递员谈笑。

紧张而忙碌、充实而快乐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兄弟们,就剩最后一袋快递了,加油!”早上9点不到,快递员已四散在城中,穿梭于大街小巷,刚才还熙熙攘攘的快递站点瞬间门可罗雀。

“晚上8点,我们一天的工作结束,运输车再将辖区内的快递发往全国各地。”胡道亮说,在该快递站点工作6年多,他亲眼看着一幢幢写字楼拔地而起、商业店铺越开越多。

快递小哥们既是“同事”,也是“战友”。“战友”万文松告诉记者,“兄弟们相互配合一起干活,常常忙到忘记时间,但看着堆成山的快递变得‘条理清晰’,就觉得很充实!”元宵节前后,快递量迎来小高峰,大家分工明确,跑出开工“加速度”,让快递加量不减速。

提起家人,胡道亮朴实一笑。万文松打趣他道:“每天和孩子打视频电话时,胡道亮就笑得合不拢嘴。”“两个孩子在老家上学,一个读六年级,一个读初一。打视频时,孩子们总是说个不停。‘爸爸,你不要太累了’‘爸爸,我这次考了全班第二’‘爸爸,下次回来还给我带盐水鸭’……”胡道亮希望通过努力工作,让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好。

日子肉眼可见地在变好。随着商业办公楼的快递量攀升,胡道亮和“战友”们在一栋楼内的快递收发,就能超过以往数公里范围内的快递量。社会也为快递员织密了“保障网”,路边建起了“宁小蜂”爱心驿站,快递小哥们能享受24小时不打烊的停驻休息、餐食加热、换电等便捷服务。“递来一瓶水的人越来越多,顾客也越来越尊重快递员的劳动,每一个‘好评’每一声‘谢谢’都让我们更有干劲。”胡道亮说, “我们继续做一群勤劳的‘小蜜蜂’,把每件快递准时送到顾客手中。”

“每年有10%的快递量增幅,目前日均收发快递量约为1.7万件。”谈到今年愿景,顺丰速运龙运营业点站长周博希望,“随着经济复苏,快递行业也能在蓬勃发展的大潮中奔涌向前。”

“双减”助力,春意盎然少年归

记者 金亦炜

优美的萨克斯声、欢快的尤克里里声、肆意奔跑的欢笑声、琅琅的读书声……2月21日,春寒料峭,走在金陵中学浦口分校小学部的走廊里,记者感受到向阳而生的蓬勃生机。春天,是活力迸发的季节,是快乐奔跑的季节。

“看!我拔到一个大萝卜!”“今天真是收获满满啊”……下午3时10分,金陵中学浦口分校小学部“半亩田小农场”内,三(3)班的孩子们正在上劳动课。班主任谭倩告诉记者,这片农场一年四季都有孩子们亲手种的瓜果蔬菜,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大家跟着二十四节气一起劳动,分享硕果。

9岁的邹辰赟手戴白色棉手套,和几个男同学围在一起有模有样地松土。“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那时总抱怨他们经常下地干活没时间陪我,现在我体验了种地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爷爷奶奶的不容易。”邹辰赟说。“我们想把挖出的胡萝卜交给食堂,做成香喷喷的胡萝卜炒肉丝,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的劳动成果。”该班学生高雅说。

操场上,数十名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足球。满头大汗的史思宸告诉记者,“我很喜欢足球社团,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他学踢足球已有两年,过人、射门已熟练掌握,比赛中一般踢中后卫。体育老师黄凌介绍,学校为足球等体育社团配备了外聘教练,每节课由本校老师和外聘教练合作完成,确保教学质量和训练安全。

书法教室里,美术老师孟旭带领“小画笔”社团的孩子们正进行“盘子画”创作。“盘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圆盘中作画,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孟旭说。课堂上,二(1)班齐天创作的“火箭”“橙子”科幻合体形象,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赞。

金陵中学浦口分校党支部副书记董香琴介绍,该校以“减负提质”为总目标,细致规划了课后服务的时间、内容,设置了体育类、艺术类、益智类、科技类等18个社团兴趣小组。“双减”之后,孩子们不再沉浸于“题海”“课海”,而是在更加多元的课后服务和社团活动中感受喜悦、收获成长。

乐享春光,酣歌起舞老人欢

记者 白 雪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2月21日下午两点半,记者走进南京市栖霞区金尧山庄小区,瞬间被欢快悠扬的歌声吸引,循着歌声,来到了小广场。长廊上,坐着十多位老人,有的打着节拍高歌,有的伴歌起舞,有的围坐一侧倾听,还有的在长廊一侧的健身器材区边健身边哼唱。一曲唱罢,大家哗啦啦一起鼓掌,欢声笑语不断。小广场旁边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同样热闹,三间活动室几乎坐满老人,闲聊声、下棋声、笑声此起彼伏。

“我们一大早就来小广场锻炼,小凌那里开门后就进去玩玩,再到小区走走,然后回家吃饭。饭吃好,碗洗好后,又来这里活动。除了下雨,天天来。每天和‘老伙伴们’唱唱歌,拉拉家常,开心死了。”77岁的沈贵英笑呵呵地说。

沈老所说的“小凌”,是姚坊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工凌代红。作为金尧山庄小区站点唯一的全职社工,她服务老人已整整4年,一来二去,早已成为老人们的“知心朋友”。

“这个中心年前半个月才又开门,在家‘蛰伏’一冬的老人纷纷走出家门,来这儿活动活动。” 在凌代红指导下,不到半小时,老人们便完成了一幅幅手工沙画制作。平日里,她和志愿者会尽可能多组织一些活动,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给他们测量血压、血糖,中午还给25位独居、困难老人送餐。

“我叫许翠英,她叫许翠华,我们是堂姐妹,她的名字还是我起的呢。”78岁的许翠英老人打开话匣子,“前段时间做的手工花,红花配绿叶,漂亮得不得了,我带回家送给了孙子。这个沙画,第一次体验,很好玩。”

“金尧山庄小区是老小区,有居民508户、1300人,老年居民占比近一半。春暖花开,出门活动的老人明显多了。”尧新社区党委副书记夏春说,社区正策划春季文体活动,计划天气更暖和后,在小广场放电影、举办文艺演出,让老人们在家门口“老有所乐”。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