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 正文

“江苏省志愿者日”到来,记者走近“慈善之星”——“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文章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3-05 06:57:00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记者 唐 悦

3月5日,既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江苏省志愿者日”。我省注册志愿者已达2335.2万人,他们常年活跃在慈善公益、社会治理、环境保护、重大赛事等各个领域,累计提供志愿服务时长达15.5亿小时。他们大部分都是平凡人,却用不平凡的善行凝结大爱、汇聚力量。

感恩回报,传递“志愿火种”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将“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人口比例”指标纳入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江苏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目前,全省有5200多家专业志愿服务组织,10.6万支志愿队伍,为更美好的生活贡献志愿力量。

这几天,“江苏慈善奖”获得者陈霞十分忙碌,她正在和伙伴们筹备苏州陈霞爱心慈善基金会文化艺术中心。未来,她想通过链接爱心画家资源,开展慈善义拍,筹集善款帮助更多血液病患者。

今年42岁的陈霞,已在慈善公益和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奔走20年,她形容自己一直与“死神”赛跑,为全国血液病患者提供爱心服务。2000年,年仅19岁的陈霞身患白血病。幸运的是,她成为江苏首例非血缘关系的异体移植患者。重生后的陈霞开启回报社会的慈善之路,立志要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人。

“我患病期间,母亲变着法子做营养餐,这些画面深深刻在我脑海里。”为此,“陈霞爱心营养厨房”启动,为血液病患者家属提供免费做饭场所。这间坐落于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的爱心厨房占地110平方米,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仅一河之隔。如今,爱心厨房平均每天接待20人次。

一个人点燃的“志愿火种”,照亮身边无数人,甚至感动一座城。2018年,苏州陈霞爱心慈善基金会成立,并在全国各地建立爱心站43家。她创设的“爱心TV”为48位医护专家搭建医患沟通平台,759位病患家属参与线下互动,443万人次观看线上直播。通过公募基金会合作网络筹款,他们为近百位患者筹集近700万元善款。

动人以行,传承志愿精神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志愿服务融入日常生活。为方便人们“日行一善”,“江苏志愿服务”移动端应用嵌入“苏服办”APP,志愿者在手机上就可以进行志愿服务“打卡”。

今年63岁的慈善志愿者郭庆云,36年间献血100多次,献血量5万多毫升;同时帮助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志友),至今奉献志愿时长达800小时。

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普通职工田士华,号召身边人一起“日行一善”,并逐步发展成为“江苏省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他注册的盐城世华爱心公益慈善服务中心已开展志愿服务535次,志愿者人数从当初的16人发展到近千人,志愿服务时长达4万多小时,他个人时长达1400多个小时。

一次救火的见义勇为,成就田士华的公益慈善之路。他将获得的6000元见义勇为奖金,悉数捐给孤残儿童、困境学生和一名白血病患者。

他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代驾,5年接单3000多次,9万多元收入全部用于公益事业。他也因此入选第五届“江苏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

像郭庆云、田士华一样,千万志愿者已加入“江苏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已具备注册登记、活动发布、供需对接、服务记录等功能,实现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

聚沙成塔,汇聚爱的暖流

在扬州,很多人都知道“519慈善一日捐”。5月19日这一天,余在红都会挎着旧背包、骑着自行车,从布钱包里掏出一把零钱捐赠给扬州市慈善总会。

余在红是一名个体理发师。2005年,全家四口还租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十分拮据。无奈之下,她申请了低保,一家人因此渡过难关,女儿也顺利完成学业。2008年,余在红主动退出低保,并打定主意,从每一笔理发费中拿出1元作为善款,用绵薄之力帮助像她一样遭遇困难的人。

余在红还记得,她在十多年前捐出的第一笔善款是96元。512元、767元、830元、1455元……接下来的几年里,她捐赠的善款逐渐增加,至今共计捐款7579元。余在红去年突然患病,医药费成为不小的家庭负担。扬州市慈善总会、邗江区慈善协会立即对这位爱心人士进行帮扶。

我省出台《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江苏省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实施细则》,实实在在维护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我省今年还将推动出台江苏省志愿服务嘉许办法,通过社会公益资金解决活跃志愿者的保险问题,以时长记录为单位,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嘉许制度。

捧出一颗爱心,汇聚万千合力。省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构建现代慈善组织体系,创新现代慈善发展方式,需要放大“慈善之星”和道德模范的“溢出效应”,让人们在服务和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向上向善,引领现代慈善公益和志愿精神新潮流。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