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 正文

南外致力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胜任力的创新人才 六秩弦歌不辍 再谱育人新篇

文章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0-01 15:56:26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记者 张琳 葛灵丹

六秩风华,筑梦行远。

60年前,南京外国语学校作为全国首批创办的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倡导和关怀下诞生。从肩负为国家培养“精通外语或通晓外语的专门人才”的特殊使命开始,到改革开放后致力培养“外语特长、文理兼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再到新时代积极探索“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胜任力的创新人才”的育人模式……60年办学历程中,南外始终不忘初心,与祖国和时代共同成长,积极探索实现“南外风格、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路径,将“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作为育人目标,赋予学生全面发展、自由成长的空间,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搭建幸福成长的舞台。

全面发展 自由成长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这首《北京东路的日子》,是南外2010届高三(6)班学生自编自演的原创毕业歌,曾红遍网络,感动无数网友。对南外学子而言,北京东路的日子定格的是青春和美好。教学楼里有“漂流”的图书和缤纷的艺术长廊,学生自弹自唱的午间旋律在校园荡漾;体育节的龙腾虎跃、外语节的群星荟萃、读书节的经典再现、艺术节的熊熊篝火、科技节的奇思妙想、社团招新时的人头攒动、学生会竞选的激情飞扬,已成为南外人的集体记忆。

这是一所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学校,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自由成长,促进学生个性舒展、身心和合。一位校友曾说:“南外的每一位老师,教得最好的那门科目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尊重’。”尊重的背后,是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关怀,也是对教育意义的深刻理解。和谐校园的构建,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也因此,在很多人眼中,南外学子具备的共同点是“阳光自信、乐于尝试、勇于选择、善于交流”。

桃李不言,滋兰树蕙。60年来,南外为国家培养了2万余名具有外语专长、文理兼通的高素质中学毕业生,其中有包括20多名大使、两位外交部发言人在内的一大批奋斗在国家外交战线的高级外语外交人才,活跃在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全球治理人才,还有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语言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有所建树的高端领军人才。南外毕业生的足迹遍布国内各大高等院校,遍布美国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所有常春藤盟校及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法国综合理工学院、巴黎政治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国外名校。他们秉承“中国灵魂、世界胸怀”校训,为祖国的繁荣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更值得称道的是,南外学子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而广受瞩目,在国内多所重点高校的本科生发展评估中,南外学生均位居前茅。

多元化的“升学立交桥”让南外学子多元发展,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则让学生百花齐放,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在国内外各种竞赛中脱颖而出。近3年来,南外五大学科奥赛进入国家集训队人数共22人,占江苏省入围总人数的49%;今年暑假,庄楚越同学和程思元同学先后获得化学、信息学国际奥赛金牌,南外学子获得的五大学科奥赛国际金牌数已达12枚,位列江苏省第一。

今年3月,南京外国语学校接受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验收,专家组认为“南外的实践和经验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有示范引领作用”。

融贯中西 文理并蓄

一所学校的教育最终呈现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南外党委书记刘前树说:“我们希望通过丰富而又充满选择性的课程,让每一位学生拥有独特而丰富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让‘文化基础与批判思维力、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力、现代人格与社会行动力、家国情怀与全球胜任力’四种核心素养成为南外学子的‘特质’,为他们成为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1985年开始,南外就提出了“适当压缩必修课,增开选修课,规范劳技课,丰富活动课”的教学改革思路,课程设置改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构成。60年来,南外逐步构建起以全面育人为核心的多元优质课程体系,坚持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和高标准建设校本课程并重,形成了以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荣誉性课程三类课程为路径的“金字塔式”立体课程模式:基础性课程指向全面发展,拓展性课程指向个性发展,荣誉性课程指向卓越发展。多层多样的课程赋予学生在复合情境中的多样化学习经历和体验,鼓励学生在“发现世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学校基于模拟联合国、STEM+、信息学、生物学等4个省级课程基地开发系列课程,不断提升校本课程的学科跨度和学术含量,形成了“世界眼”“科学营”“语言角”等指向五育并举的校本选修十大课程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对基础学科人才的战略需求,中学应当肩负怎样的使命?南外一直在探索,2020年成立了“基础学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育中心”,整合、开发指向学术志趣培养的课程群,把学有余力的学生从重复训练中解放出来,培育学生对基础学科的热爱和专心,初步形成了“全学段、全系列、全时空”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等基础学科荣誉课程体系。去年9月,“数理人才贯通培养”教育实验启动,在学段衔接、双高协作、课程设置等方面探索全方位的个性化培育机制。

南京高校云集,人文荟萃。近年来,南外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5所在宁知名高校共同推进实施“走向大师”工程,开展高中高校科研合作,创新联合培养模式,让孩子们走进高校,在大师身边成长。

在南外校园里,还常常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客人——丘成桐、王泽山、沈洪兵、常进等院士在这里举办过科学讲座,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爱德华·普雷斯科特、耶鲁大学和杜克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校长来这里和孩子们交流;南外还与世界各地的30多所知名中学结成友好学校,组织各类学生国际论坛,让学生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学会反思,学会扬弃。

如何塑造学生的中国灵魂?南外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在课程规划中,全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让每一个学生拥有中国心中国梦。

如何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南外提出探索“具有中国心智的国际化人才中学培养模式”,系统探索家国情怀的时代表达、全球胜任力的中国表达、创新素养的学校表达和育人方式的学生表达,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涵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学生的强国志向,增强学生的报国本领。

正是“融贯中西、文理并蓄”的课程理念,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打开成长空间,唤醒他们自主发展的潜能,帮助他们逐步成长为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

全新姿态 拥抱未来

在校友的记忆中,60年前的南外,是一所用篱笆和庙门围起来的和谐大家庭。南外65级校友回忆道:“与我同期的校友们一定会记得1965年年底的一个下午课后,几乎全校同学老师包括已花白头发的周瑞章副校长,我们都围在学校的池塘边,看着食堂师傅在学校池塘里围网捕鱼,当鱼儿在网中跳跃将要蹦出水面时,师生们一片欢腾。”

60年后的今天,随着南部新城校区启用,南外已在学习空间和硬件设施上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校。南外校长张玉东说:“南部新城校区的建设基于文化立意、教育创意和课程寓意,渗透‘未来学校’理念,从新时代学校育人方式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达到了技术赋能的学习空间与多样态的学习方式高度契合的目标。”除了一校多址,南外还在全省创办了9所分校,辐射到无锡、淮安、宿迁等地,涵盖了基础教育全学段,在校学生总数达3万人以上。南外的课程体系和育人模式在各个分校落地生根。

新学期,走进南部新城校区的学生发现,校园池塘里有两只黑天鹅悄然在这安家,它们是学校给孩子们准备的礼物。

时代在变,情境在变,然而师生之间和谐平等友爱的氛围没有变。

在传统文化中,甲子代表着新的开始和生机。站在第二个甲子的新起点上,这所学校即将开启高品质发展的新篇章。

全球治理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未来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核心。南外需进一步在国际场中思考学校的变革之路。“我们既要怀着满腔的热忱和期待,也要带着敢于自我革新的姿态去拥抱未来。”刘前树说,“我们要对标国内外一流中学,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需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方位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在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学科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进一步进行实践探索。”

千秋育人薪火相传,六秩恰是风华正茂。南京外国语学校踔厉奋发,必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